今天跟大家分享,努力改變孩子,幸福相伴一生。
我經常和一些家長探討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當一個幸福的家庭,聽到自閉症孩子的資訊就在自己身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整個家族承受著不幸的訊息,承受期會相當的漫長。有的家庭會在幾周內就結束,有的甚至幾年、幾十年,我發現面對自閉兒童,我們的家長會做出幾種選擇。
第一種是大量的學習,看了好多相關的訊息之後,只對一點感興趣。“孤獨症、自閉症是一個不治之症,沒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是不會去做的”、 “這個孩子就當狗養吧。我們夫妻倆再生一個”。
第二種,“這是一個會花很多錢的事情,我們夫妻都享受不到新的生活,只要餓不著,凍不著他,這樣就可以了”。
第三種,我們的孩子沒有病,這樣的家長在虛幻中生活。我見過一個媽媽,孩子八歲了,沒有任何的言語,也不跟任何人互動,但在他媽媽眼裡,他是個正常的孩子。因為她告訴我:“他會跟我互動。”試想一下這是一個嬰兒期的狀態,但是媽媽依然認為她的孩子可以生活,一切正常。
第四種,比較團結、睿智的家庭。家庭會組建成一個艦隊,甚至整個家族的人員全部參與進來,積極投入精力和財力為孩子進行積極的治療和干預。
在心理學上有這麼一種現象,就是那些不孝順父母和沒有盡到孝道的人,他們根本不會贍養老人。但是等到老人去世之後,他們的內心就會出現一種不安、自責和強烈的負罪感,並每天提心吊膽,害怕會發生因果報應,直到他們死去,他們的內心都得不到安寧,那又何談幸福?
而那些盡了孝、妥當地幫助老人處理後事的人,在今後的生活中面對死亡或者面對自己的生活都非常平靜,內心非常坦然,生活相對幸福。
我想經過幾十年之後,前三種的家長就會進入到自責、負罪、不安以及因果報應當中,這在心理學上是一個很著名的過程。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內心的譴責會越來越強。因為我們的家長在成熟期的時候,如果他本身是積極樂觀的人,那麼,他所面對的人和事也會積極樂觀;如果他本身是偏中性或偏悲觀的人,他更是被自閉症這樣的不治之症所嚇倒,認為“既然不能治,那還治他得幹什麼”?
但是如果我們的家長能夠看到很多自閉的孩子,透過正確的治療和干預,從沒有語言到會說話、從對人一點都不感興趣,到慢慢的學會了與人溝通……以及社會上有一些自閉兒童,透過父母的不懈努力,走向了社會等等這些積極的資訊。我相信這些自閉兒和自閉兒的父母就會更陽光。
請你們不要放棄你們的孩子。人生總是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面對患有自閉症這樣的孩子,我們整個家庭以及每個父母,如果能夠積極地行動起來,上帝一定會為你們的家庭、為孩子開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