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一玩起遊戲就停不下來,而讓他去學習卻比登山還難,學習成績上不去給他找補習老師,反而讓孩子對學習更加抗拒了,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有像玩遊戲一樣的興趣去學習呢?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原理,我們知道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5個層次。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物質獎勵,也就是生理需求或者打罵及安全需求來對孩子進行控制,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對物質獎勵不再感興趣,也就不再有效,這也就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很難進行管教,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才能提供孩子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那麼我們應該具體怎麼操作呢?
一,找到舒適區
美國人Noel Tichy提出過一個舒適區三圈的理論。去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舒適區就是。在這個圈子裡,孩子都是學過的內容,對孩子沒有挑戰性,最後可能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學習區就是裡面有一些需要孩子努力才能完成的知識點,在這個區域孩子學習提高成績的效果是最快的。工坊區就是學習難度,完全超過了孩子的學習的能力範圍之外,在這個區域孩子學習完全找不到興趣,最後導致孩子很可能就會放棄。
二,找到興趣愛好
如果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們也可以透過他的興趣愛好來調動他的學習興趣,比如透過和孩子交流中找到孩子喜歡的業餘愛好,培養他的業餘愛好,並透過他在興趣愛好中找到的成就感轉移到他的學習上面。
三,找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總有會乏味的時候,而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給他樹立一個遠大的長期目標,孩子就會不斷透過自驅力,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行。
孩子不愛學習,大多是因為自己在學習中無法找到成就感,當我們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孩子就能擁有與玩遊戲一樣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