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你讓學棋一年四五歲大的,去和同樣學棋一年七八歲大的拼什麼計算力判斷力就有點遠了,當然也不排除有天賦的孩子。孩子早接觸,有利於培養棋感。當然,我也見過不少十來歲的孩子,還下不過六七歲的,明顯上課少,練的也少。但年齡問題真不是關鍵。

曾有日本專家通過觀察法研究得出一個結論:0-6歲的孩子大腦發育為80%,而7-18 歲的孩子,大腦發育只增加20%。結論是否完全正確,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但能確認一點的是,孩子在6歲之前,大腦的發育速度非常快。

來自臺灣“魔法圍棋”的創始人楊佑家先生說過:“學圍棋,不是強調孩子要下好圍棋,而是要強調通過圍棋這個特別的工具,來給孩子們從小做大腦體操。”

新博給大家傳遞的思想也是如此。圍棋教育不能再困在學會下棋這個簡單概念上,而是不斷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通過在圍棋上的記憶力訓練、觀察力訓練、專注力訓練、推算力訓練等等專題訓練,使孩子們的左右腦能互動,整個大腦得到更好的開發和鍛鍊。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小孩子學習圍棋的最佳年齡應當在4--6歲較好。當然,也不是說超過6歲孩子就不能學圍棋了,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發育層面上也會有一定差異。只不過,我們會對6歲之前的孩子要重點關注,不要錯過時機。

說到此,很多家長讓孩子學圍棋主要是基於智力、靜心、專注力等方面的培養,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圍棋其實對一個人的性格磨鍊、人格培養能產生很大的影響,新博君想就此補充一下。

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兩三歲背唐詩、四五歲就學英語,上學後就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方能證明,父母的教育有多成功。其實,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誤解,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孩子的人格。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連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無法與別人共享快樂。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呢?

圍棋在這方面的意義和價值也許是最應該被重視的。

我們常講“棋如人生”,不同性格特徵的人在棋風上總會有所不同,但這決不僅僅是先天因素的原因。圍棋對於個人性格的後天發展,可是說起著重要的調和作用。

圍棋就像一塊試煉石,思想、性格中的點點滴滴都將在棋盤上毫無躲藏的得到檢驗。比如性急、暴躁的孩子,在他們的對局中必將有很一大部分敗局是因為性格中的這些軟肋而造成的,因此這部分人的水平提高必須是融入了耐心及平和的元素。再比如過於謹慎、優柔寡斷的孩子,很多敗局常常是因為過於保守,錯過良好的機會,當這部分孩子水平提高後,你會發現他們已經比以前果斷了不少。還有性子本就比較平淡的孩子,從性格特徵上來說棋力的上升會相對慢一點,因為不那麼看重勝負嘛,所以他們的提高必將伴隨著一個競爭意識增加的過程。

很多學圍棋的小朋友,輸棋就哭,早早暴露身上的弱點。可學了一段後,改觀明顯。試想從小磨礪他,韌勁十足,不斷提高承受力抗壓性...勝不驕,敗不餒,一顆平常心的孩子,還有什麼好擔心呢?

其實人的性格本身就是在生活經歷中不斷調整形成的。圍棋之所以能對性格產生很大的調和作用,在於一盤棋的程序就相當於一個小的模擬人生,每一盤棋都是一次歷練、一份沉澱、一些思考,彙集起來就是一段寶貴的成長經歷。

想到吳清源大師所說,圍棋講究的是平衡、中的精神,圍棋的提升其實也是邁向平衡的過程。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書單丨5部英文繪本,激發英文興趣,提高孩子英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