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有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是隨聲附和還是竭力“回懟”?

站隊派

“你孩子真淘氣,一點也不聽話”

“就是,他就是淘氣的要命,一天天把我氣得”。

“你們家小朋友,怎麼一點禮貌都沒有”

“他就是沒禮貌,我說了很多次都不聽”。

站隊派的家長,總是不由分說直接站到孩子的對立面,同“外人”一起批評孩子。這樣型別的家長,似乎在我們老一輩人裡更容易出現。記得小時,被別的小朋友惡作劇,無意間弄壞了別人的小人書,面對別人小朋友的眼淚,母親選擇同她們一隊,不由分說將我劈頭蓋臉一頓訓,只記得滿心委屈的我,因為這件事難過了很久。小孩子日後依舊是朋友,但是委屈卻一直壓在心裡。

一位姐姐結婚很早,但是各種原因沒有孩子,可兩口子很幸福。但是在“特別關心”(愛管閒事)的外人口中,沒有孩子是萬般不幸,“這孩子死心眼,當初介紹的物件不願意,非要自己談,現在連孩子都沒有。”沒想到的是,姐姐的母親立馬附和“就是,這孩子一根筋,也不知道隨了誰,氣人!”面對這些“熱心腸”的街坊鄰居,這位母親選擇忽略事實的站隊,自己孩子任由這些“熱心”的“隔壁大媽和大叔”隨便說,無論說的是否正確,都選擇無條件的附和,這樣的父母讓子女心寒。

父母本是最愛孩子的人,為什麼當孩子成為別人口中“批評物件”時,父母的愛就“突然消失”,跟著外人一起批評孩子?

這一類家長,很大一部分是“愛面子”和“過分謙虛”。當別人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好意思拒絕,認為“附和”才合群,無條件認同甚至一起“討伐”才能不搏別人的面子。這類的家長,如果面對別人對自己孩子誇獎,做出的反應一定也是“哎,不行,他不行!”在外人面前,自己孩子總是“差”的那一個。父母認為,這樣的做法叫“內斂”和“謙虛”。謙虛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並將此“淋漓盡致”地用在孩子身上。

中國傳統式家長的“愛面子”和“謙虛”,總是會把孩子擺在自己的對立面上,同外人一起“批評”自己的孩子,儘管這並非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回懟”派

通俗的講就是“護犢子”,不由分說,不分青紅皂白孰是孰非,只要是我孩子就一定沒錯,就算有錯,也拿出“他還是個孩子”來找藉口。這個派系的家長們,絲毫不講道理,一味袒護孩子。這麼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囂張跋扈,得寸進尺。遇到脾氣軟一些的家長,自然佔了便宜;若是遇到脾氣一樣“硬”的家長,則“兩敗俱傷”。

父母之愛,太過於包容甚至是放縱。到頭來,受傷害還是孩子。若自己孩子有錯在先,父母不由分說的包庇,得到的結果是孩子有恃無恐。“反正不用承擔後果,反正這樣做我也沒錯,反正我不會受到批評”這樣的想法一旦在孩子心裡生出萌芽,那麼總有一天,有父母“兜”不住的後果,那時他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以上,兩個“派系”的做法,都不正確。那麼,面對孩子受到批評,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瞭解事情發生經過,做出判斷。

如果確實是自己孩子有錯在先,請父母一定先替孩子與別人道歉,然後,再幫助孩子一起分析他的行為錯到了哪裡,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

如果自己孩子沒有錯,第一時間提出質疑,維護自己的孩子。據理力爭,絕不妥協。孩子沒有任何錯,決不允許被人無故批評。維護孩子心中的“正義”。

其次,面對“熱心熟人”非嚴肅的批評。

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瞭解的。如果別人說的確實對,我們可以虛心接受。但是,如果別人說的不對,請一定替孩子反駁。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正義的天平,在孩子的世界裡,非黑即白。她們不懂成年人世界裡的“事故”。他們的心中,只有簡單的對錯。幫助孩子守好她心靈的那個天秤,不要讓孩子受委屈,這是家長最有力的保護。

最後,不要當著眾多人的面“揭孩子的短”

小朋友也是有自尊心的,有些家長認為“那麼小,還知道害羞?”有些父母,喜歡與身邊人分享孩子的“糗事”來供大家娛樂,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有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會直接跟父母翻臉,可是翻臉之後得到的依然是鬨堂大笑,“真小氣”“臉皮真薄”。而有些孩子會假裝不在乎,跟大人一起笑。這真的是孩子“心大”嗎?不,這是孩子掩蓋起自己的脆弱敏感,怕得到別人的嘲笑,而用的“偽裝”。他們在用“沒心沒肺”來掩飾自己的“羞怯”。

面對別人對自己孩子的批評,不清楚事情的經過,絕不輕易下結論;面對自己孩子犯的錯,勇於承擔,堅持道歉。但是,對於別人毫無緣由的指責,堅持“回懟”過去。維護好孩子心中的正義;絕不當眾揭露孩子的短處,不拿孩子的缺點當笑話供大家娛樂,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我是MiYa媽媽,喜歡閱讀各類育兒和心理學書籍,為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理念。

在育兒道路上,我們一起升級打怪獸吧~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正念育兒 | 孩子為什麼會逆反?這3點你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