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張彩虹分享的第177個親子教育方案

超級接地氣,上手就有效還能一直用的好方法

很多家長在諮詢彩虹老師的時候,彩虹老師都會讓家長詳細描述下自己跟孩子溝通的詳細細節。

聽多了家長的詳細描述後,彩虹老師發現,很多的問題之所以是問題,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家長跟孩子在交流的那個當下,溝通本身就出了問題。

長此以往,經常就會形成這樣的一種現象:

孩子跟家長說完一件事,家長哐哐一頓說,而孩子非常不耐煩來一句:好,好,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還不行麼?然後扭頭就走。

彩虹老師現在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一、親子之間的溝通,存在的幾個關鍵問題:關鍵問題一:家長的態度和情緒給了孩子不好的感覺

我們跟孩子交流的那個當下,無論說出的語言是什麼,我們的態度和我們的情緒,就已經完整的傳遞了孩子。

我在一對一指導一個家庭的時候,我進入這個家庭之前,家長對孩子強權控制,放學必須立馬去寫作業。當我跟家長分析完這樣存在的厲害關係,家長明白孩子放學後,需要10分鐘左右的空間轉化適應期,就開始練習這個行為。

孩子放下書包,正漫不經心的在那翻看妹妹的繪本時,媽媽湊過去特別特別溫柔的問孩子:你打算玩幾分鐘再去寫作業呢?

結果孩子跟驚弓之鳥一樣,立馬放下書,呲溜的跑回臥室,連連說著:“我現在就去寫,媽媽,我現在就去寫。”

媽媽很無辜的回頭看看我。

我給家長分析,因為你的並沒有真心的想讓孩子玩會再去寫作業,你的情緒裡就帶著催促和譴責, 無論你說出的話那個態度多溫柔,孩子都能感受到背後的譴責,她才會立馬去寫作業。

家長如此好的態度,如此溫柔的語言,感知能力非常強大的孩子,立馬感覺到了媽媽溫柔背後的譴責情緒,乖乖的去寫作業。

等我在這個家庭服務一個月後,這位媽媽已經從內到位的接納了應該給孩子空間轉換的過渡時間後,就非常真心的想讓孩子玩會再寫作業。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真的想讓她玩會的情緒後,就沒有再出現過類似聽到就逃跑的狀態。

甚至於到後來,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還能很真誠的跟媽媽商量,能不能再玩一會,那個時候孩子已經感受到了媽媽對這件事的態度和情緒。

就跟你今天特別特別的愛一個人,第一種情形下,你充滿愛意的看著對方的眼睛說出”我愛你“;第二種情形,你看都不看對方還非常不耐煩的說出”我愛你“。

在第二種情況下,哪怕你的愛是100分,但是在你這樣的態度和情緒之下,對方感受不到任何的愛意不說,還會覺得你煩他煩到了100分。

但是,第一種情況就不一樣了,當你的愛意只有60分,配上你這樣的態度和情緒後,對方都有可能感受到100分的愛意。

這也是男人跟女人吵架吵到最後的時候,男人特別無奈的說:“我真的很愛很愛你,你別鬧了行麼?”

當男人這樣的態度表達出自己的愛時,一定會火上澆油,讓對方炸毛:“你看看你,就你這態度,還愛我,你明明是煩我好不好!”

然後,繼續新一輪的爭吵。

這就是一樣的心意,不一樣的態度和情緒下,對方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當我們內心對孩子滿滿的愛,但是我們的態度和我們的情緒是不耐煩的敷衍的時候,孩子是一丁點都感受不到我們內心那份愛的。

所以,想要一個好的親子溝通,好的態度和好的情緒,是最最基本的一個開關,沒有好的態度和穩定的情緒,孩子的耳朵和心,根本就不為你開啟,你的任何話,孩子都接收不到。

關鍵問題二:不願意也不會傾聽孩子

大中國的大家長,在外無論多麼的溫和,只要到了孩子面前,就會本能的豎起做父母的社會潛意識,除了經常的不耐煩外,更是從內心深處就不把孩子的話,認真的當回事。

很多家長看起來在認真的聽孩子說,其實聽孩子說一兩句後,自認為已經知道孩子說的事了,根本就不再聽孩子的話。

更多的家長,聽孩子說一兩句後,乾脆直接打斷孩子,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這也是初中生非常不願意跟家長交流的一個根本原因:

他們跟家長說的時候,家長根本就不聽他們說的啥,結果還反過來嫌棄孩子不跟他們交流。

關鍵問題三:孩子說啥家長都下意識的反對

我在一個家庭進行一對一指導的時候,三年級的孩子看到同學坐公交非常的羨慕,也想要嘗試一下,就回家跟媽媽商量。

媽媽一聽,立馬反對:那怎麼行,萬一遇到壞人怎麼辦?不行不行,還是媽媽繼續接你。

那個當下,家長聽到孩子想做公交這件事,就沒有停下想一想,到底能不能行,而是不能的下意識的去反對孩子的提議。

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都存在的問題,無視孩子的提議,無論孩子說啥,都會本能的去反對。因為家長的潛意識裡就覺得:不行不行,孩子自己肯定做不好,堅決不行。

所以當孩子來跟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並沒有呼叫我們人類大腦最智慧最邏輯的大腦皮層的前額葉區域來理性的邏輯的分析一下,孩子的提議到底可行不可行。

而是非常感性的,順著人類大腦裡動物腦的本能,跟著潛意識去做決定:這件事是有風險的,不在我的把控範圍內,堅決不可以。

就跟我們的老祖宗們在狩獵的時候,聽到一點風吹草動,本能的就會逃跑,去躲避兇猛的野獸是一樣的本能。

在孩子說出提議的那個當下,我們沒有使用我們人類最高智慧的理性腦來邏輯分析後做決策,而是本能的跟著潛意識感性的做決定。

更直白的說,我們沒有為孩子承擔起,為人父母應該承擔的決策責任,而是放任自己的大腦在偷懶,還給自己找一個非常好聽的藉口:都是為了孩子好。

關鍵問題四:沒有給出折中的創造性解決方案的理念

就跟上面三年級孩子要坐公交這件事,家長放任自己的大腦在偷懶,很大的原因是,在大部分家長的認知裡,總是覺得一件事,要麼行要麼不行。

我們很容易把一個問題樹立起對立面,要不對要麼就是錯。很多時候,對與錯之間,黑與白之間還有一種灰。

比如孩子坐公交這件事,黑是孩子自己坐公交,白是堅決不能自己做公交,家長這樣把黑白對立起來,就沒有探尋中間的那段灰的創造性解決方案。

如果我們的認知裡這樣的認知,無論什麼問題,一定會有解決的方法,一定會有一個折中的方案。這樣的這種方案,既能讓家長放心,也能滿足孩子需求。

當我們具備這種折中的創造性方案思維時,我們就不會在溝通的過程中,一棍子拍死孩子的建議,讓溝通越來越困難。

二、良好親子溝通的步驟:第一步:溫和的態度和穩定的情緒為溝通的基石

不論我們主動找孩子交流,還是孩子主動來找我們溝通,只要開始交流和溝通,那個當下就要擺正自己的態度,保證自己的情緒穩定。

如果實在無法做到情緒穩定和態度溫和,那個當下,真誠的跟孩子解釋一下,自己現在有情緒,無法很好的交流,等媽媽情緒穩定了再跟你溝通。

只要你的態度是溫和的,情緒是穩定的,不存在著急、催促、焦慮的各種暗藏情緒時,你才能開啟孩子的心門,孩子才會真的聽到感覺到我們說的內容。

當我們有了這個意識,並且去刻意練習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做出改變。改變不難,難的是有沒有為了孩子去改變的決心。

第二步:2分鐘的傾聽+複述

傾聽力是非常高難度的一種能力,也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一種能力,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從未具備過傾聽的能力。但是傾聽力也是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來鍛鍊的能力。

當我們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保證好的傾聽最基本的一個動作就是,保證前兩分鐘的認真傾聽。

很多人總是說,讓對方把話說完。但是這樣讓對方把話說完的能力,已經是高水準傾聽的必備技能了,作為剛開始練習傾聽,特別是當傾聽的物件是孩子時,我們很難做到聽孩子說完,總是會忍不住插嘴糾正。

所以,這個時候能讓你順暢傾聽的兩個原則,就特別的好用了,它能保駕護航讓你做到最基本的傾聽:

保證前兩分鐘的認真傾聽

等傾聽完後,把聽到並理解的內容複述出來,跟孩子確認一下自己理解的是否準確。

只要保證做到這兩點,最基本的傾聽動作就做到位了,至少我們知道孩子說的到底是什麼,而不是想當然以我們以為的那個資訊。

第三步:辨識孩子的“情緒+需求”

當孩子來跟我們交流的時候,他們自己就帶著自己的情緒,有欣喜的,有是期待的,還有憤怒的傷心的情緒,等等。

就跟要坐公交的三年級孩子一樣,她來找家長溝通的時候,她的情緒就是期待的好奇的。而她的需求是,想自己去坐公交。

大部分的家長處理孩子情緒和需求的方式並不是穩穩的接住,而是直接反擊回去。想做公交?不可以,堅決不可以,直接否定孩子強烈的期待情緒和試一試的需求。

把情緒+需求辨識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家長把孩子的這個情緒和需求都穩穩的接住,如果不接住孩子的情緒和需求,那麼後續就無法正常溝通,孩子的需求和家長的需求就不能融合成折中的創造性解決方案。

怎麼接住孩子的情緒和需求?

那就是別上來就否定孩子的話:不行,堅決不行。

而是順著孩子的話說:好,好,好,那咱想一下,怎麼能解決你的安全問題呢?

當我們把孩子的情緒和需求辨識出來,並穩穩的接住的時候,良好的溝通才算正式的開始。才能在這個基礎上,找到下一步的折中創造性解決方案。

當然,在這個好、好、好的後面,並不是孩子說啥你就答應,而是你先穩住接住孩子的情緒,再跟孩子一起思考解決方案的時候,當怎麼找都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也就是這個提議不行的時候。

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就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想法果然不太靠譜。根本都不需要你苦口婆心的講各種的人生大道理。

第四步:給出既滿足家長的需求又滿足孩子需求的創造性解決方案

凡事,都有解決方法。只是我們沒有這樣的思維或者這樣的認知而已。

就跟女兒要坐公交的這位家長,她的潛意識裡就沒有這個理念和認知,她也不知道可以找到方法解決這個難題。

當我引導著家長去試著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沒用我給建議,家長就自己想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最後,家長把很久以前的公交卡找出來,讓孩子自己帶好電話手錶,等孩子一上公交,全程跟媽媽通著電話,一直聊到孩子進小區為止。

這就是這折中的創造性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既能滿足家長的需求,保障孩子的安全。

又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自己獨立坐公交

家長跟孩子一起思考這個折中的創造性解決方案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了一個示範,遇見困難和難題的時候,媽媽是怎麼去解決這個困難和難題的。

孩子跟著媽媽親自體驗了這個過程後,等再遇到困難和難題的時候,孩子就會模仿媽媽,自己去想一個方法想一個解決方案。

家長陪孩子找到創造性解決方案的行為本身

即能保障良好的溝通,

又能培養孩子遇見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

所以,無論孩子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情緒,都不要急著否定孩子,先端正自己的態度,在前兩分鐘非常認真的傾聽孩子,等孩子說完,複述並確認孩子後,穩穩的接住孩子的提議,最後陪孩子一起找到折中的創造性解決方案。

改變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簡單是因為改變的方法都很簡單;難是因為改變的過程很難堅持。

彩虹老師給出的方法都是實踐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要連續的使用才更有效。

任何一個方法,如果你沒有使用過十次,練習過十次,那麼這個方法對你就是無效的。

當你能把這些方法,認認真真的使用過十次,練習過十次,你才會在這個點上,看到孩子的改變。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男孩對媽媽說不出“我愛你”,並非孩子冷漠,只是沒學會認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