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些父母也變得“燥”了起來,覺得自己收入多了,沒有辦不成的事。

平時對待孩子也是一樣,動不動就拿錢擺平,還認為自己供孩子吃供孩子喝,孩子必須要學會感恩,要和自己最親。

可是到頭來卻發現,養出來了一個“白眼狼”,不僅沒有擺平孩子,孩子反而和父母沒有感情,甚至還會憎恨父母。

父母這種“有奶便是娘”的思想,是極其可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奶”,而是精神上的滿足。

自以為是的寶媽

我有一位朋友叫莉亞,是個典型的女強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創辦了一家傳媒公司,年收入近千萬。

顧得了事業,就不顧了家庭,兒子出生後,莉亞很少有時間陪兒子,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之心,她很捨得給兒子花錢。

莉亞覺得,自己給兒子花了這麼多的錢,兒子會很感激,也會跟自己最親,結果卻並不是這樣。

兒子只有在需要錢的時候,才會找到媽媽,其他時候不願意和媽媽說話,母子感情非常不好。

“錢”買不來孩子的愛

很多人都和莉亞一樣,覺得錢是萬能的,給孩子買玩具、買零食,孩子會很開心,能夠得到孩子的愛。

但最終發現並不是這樣,就算給孩子花再多的錢,孩子也和自己不親,根本買不來孩子的愛。

我有一位同事,女兒21歲,正在上大學,由於爸媽比較忙,從小就在姥姥家生活,跟姥姥的感情特別好,現在只有要生活費的時候才會給媽媽打電話,其他時間不會跟媽媽聯絡,放假也是回姥姥家,而不是回自己家。

同事給了她女兒很多錢,姥姥卻沒怎麼花過錢,但是孩子現在和姥姥最親,說明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陪伴。

建議廣大父母看一看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做的“恆河猴實驗”

這是一個非常殘忍的實驗,由於過於殘忍,最終被叫停,但是這個實驗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哈洛把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和媽媽分開,接著給小猴子做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鐵絲媽媽,一個是絨布媽媽。

鐵絲媽媽胸前有一個奶瓶,小猴子隨時都可以去喝奶,而絨布媽媽沒有奶瓶,只有柔軟的懷抱。

實驗開始,發生了讓大家都感到意外的一幕,小猴子只有在非常餓的時候,才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其他時間都躺在絨布媽媽的懷裡。

當小猴子受到驚嚇的時候,會馬上撲進絨布媽媽的懷抱裡面,根本不會到鐵絲媽媽那裡去。

哈洛把絨布媽媽放在另外一個房間,把小猴子和鐵絲媽媽放在一個房間裡,兩個房間用鐵欄杆攔住。當小猴子感到害怕時,可憐巴巴地站在欄杆前,看著隔壁的絨布媽媽。

恆河猴實驗告訴你,孩子最需要的是這些

這個實驗犧牲了小猴子的幸福,但是卻造福了千千萬萬那的兒童,很多家長看過這個實驗之後,都非常受啟發。

鐵絲媽媽那裡有源源不斷的奶,但是小猴子和鐵絲媽媽並沒有太深厚的感情,反而特別喜歡依偎在絨布媽媽的懷裡。

孩子也是一樣,雖然很喜歡喝奶,但是更需要媽媽的懷抱。

小孩子不會挑東西,給孩子買名牌,買山珍海味,對孩子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孩子缺乏安全感,只有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才會感到安心,所以孩子需要媽媽的懷抱。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需要父母的安慰。

父母就是孩子的“靠山”,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父母的安慰可以撫慰孩子的心靈,讓孩子不再那麼害怕,也能夠增加孩子的勇氣。如果父母只是給孩子提供金錢,就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安慰,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鼓勵,才能夠變得越來越勇敢。

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難免會經歷困難和挫折,如果父母能夠經常陪在孩子身邊,經常鼓勵孩子,孩子會變得很勇敢,就算失敗了,也會再次嘗試,不會輕易言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品質,會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正面影響。

最後我想說,我們有自己的事業,每天都很忙,不要覺得自己在物質方面滿足了孩子,就是負責任了,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父母的陪伴。

所以說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多去陪伴孩子,給孩子提供溫暖的懷抱,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母親的分娩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