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和小夥伴鬧彆扭就愛告狀怎麼辦?
我孩子很內向,他一直沒辦法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去。
家有二寶,總是爭吵不斷怎麼辦。
我的孩子不愛分享,還喜歡打人,搞得別人都不愛跟他玩。
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上述父母常見的困惑?
以上幾種情況的發生,其實和大人的態度有關。
心理學家萊金.菲利普斯曾說,許多孩子不能與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基本的人際交往技能,從而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別人交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Sunny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性格。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何為性格呢?
性格是心理學術語,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
和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性格具有穩定性、可塑性、社會性、差異性,一經形成便保持穩定,人的思想行為就有了傾向性;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塑性的。
尤其是在兒童階段,所以不同於天性和本能;性格不同於氣質,更多地體現的是人格的社會屬性;個體之間的人格差異的核心就是性格的差異。
那麼性格既然有社會性和差異性,那就存在著什麼樣的性格,更適應社會,為人們所能接受的情形。
阿德勒心理學顯示,6歲之前的孩子性格已基本形成。
孩子的性格除了受到遺傳因素影響之外,還與Ta的特定經歷、父母教育和原生家庭有關。
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應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
家長要記住四個不要做
1.不要罵
2.不能打
(我們發現成人在很多時候就會動手去打孩子,打這種行為就在給孩子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示範,這是一種最糟糕的教育方式)
3.不要哄
(他哭他鬧,不要去哄他)
4.不要走開
(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待在臥室裡,一個人待在臥室是關禁閉,禁閉是懲罰,不是教育)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鼓勵溝通
(鼓勵他說出理由,同時要聽別人的理由)
1.坐下來,陪他哭,展示你的態度,說:你哭就哭吧,但是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2.不要哄他,笑眯眯地欣賞他的哭,讓他知道我的愛是有條件的
3.他可能哭得不是那麼厲害了,成人這時候起身離開臥室,帶塊熱毛巾給他擦擦臉,問他還哭?想哭接著哭,這是恩威並施,哭完以後要讓他知道認錯,知道他的行為不對。
二:延時滿足
(購買玩具延遲一週,努力才能得到)
比如說帶孩子去商場,孩子看到一個玩具想要的不行,這時候要強調問售貨員多少錢?告訴孩子多少錢?
跟孩子說錢的概念,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你看家裡買油要用錢,米、面要用錢,還有要買衣服都要用到錢。
你看這樣行不行等爸媽媽多加點班,等掙夠錢了以後再來買。告訴孩子錢的概念。
一個是要讓他知道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白來的。
另外一個是要讓他知道你要的東西馬上得到不行,因為沒在我的計劃之內,所以要等一等。
讓孩子惦記著,期待著那個玩具,同時這就給了自己一個除情感之外的控制他的理由,給他佈置任務,讓他通過努力來獲得。
三:剋制衝動
(給予誘惑,令其進行自我剋制)
可以這樣做:一下給孩子兩份好吃的,一份是今天的一份是明天的,由他來決定。
如果今天吃今天的明天吃明天的話,明天會再給他一份,如果今天把兩份都吃完的話,明天就沒有了
四:防止自私
(食物分享,替人考慮)
比如還沒有到飯點,他說他的肚子很餓,告訴他你餓我也餓,爸爸上班都還沒有回來,要不你給爸爸打個電話或者幫我把那個碗洗了之類的話。
讓他明白大人還沒有吃飯,小孩不能先吃,加點也不行,做什麼事情要考慮到別人。
這些看似很小的行為,卻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種很重要的思維方式。
五:防止嬌氣
(運動練就性格堅強)
讓他體會體力之苦,性格的堅強很大一部分是能夠承受痛苦的。
綜上所述,6歲之前培養孩子的性格特別重要,會影響到他今後做人做事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青春期乃至成年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很多家長往往會忽略的就是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性格養成的影響,也忽略了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各位家長帶來幫助,同時願我們的孩子都身心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