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2、溝通的效果取決於對方的迴應

我們跟孩子在處理我們之間的衝突的過程當中,那個我們說的話就是你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你管教孩子的方式,那個效果取決於什麼?取決於對方的迴應,說在親子關係裡邊,我們跟孩子溝通,那個效果取決於那個孩子,如果我們說的都是對我們說的也都有道理。可是那個孩子就不配合,那這就叫無效,如果在夫妻關係當中啊,其中的一方一直堅持我是對的,一直要跟對方吵啊,操控對方要按照自己說的去做,而對方卻一轉身走了,或者是兩個人爭吵起來了,或者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兩個人就是冷戰,所以這都不是好的效果啊,因為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說溝通的效果取決於對方的迴應,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在溝通中我們不是對抗了,不是在探討哪個對,而更多的是是不是我們兩個人在這個溝通的過程當中能達成一致,然後我也感覺到舒服,你也感覺到舒服,然後同時我們兩個這個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有利於事情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說這是一個三贏的狀態,就是我好,你好,世界好的狀態才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合作下去,跟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也是這樣子的。

73855定律: 7%來自文字、 38%來自語氣語調、 55%來自肢體語言的連線

在這裡特別想跟我們爸爸媽媽來說,一個溝通的效果當中,我們有一個定律叫73855。相信我們有一些爸爸媽媽對這個有所瞭解,那我們在跟孩子的溝通和互動,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你會用嗎?所以大家看到73855就是我們跟孩子的溝透過程當中,或者是我們改善一段關係,哪怕是家庭關係裡邊的夫妻關係啊,婆媳關係啊,或者是我們跟領導上司的關係啊。說它不僅僅適用於孩子,當然也適用於成人啊,就是我們溝通的過程當中,所以溝通的效果7%來自於文字,也就是說你想些什麼你說些什麼?你說的那些文字的內容,我們說的這個文字上啊,說話的內容上,說話的道理層面上,我們說的這些只有7%的效果。那38%的效果呢,來自於你說話的語氣啊,語調啊,你是暴躁的說,還是憤怒的說,還是平和的說,還是尊重的說還是協商著說還是一邊聽聽懂了再說,所以38%是來自於你的語氣語調,那當然如果你語氣語調正向的多,你就能拿到正向的效果,如果我們的語氣語調負向的多暴跳如雷,當然你激怒了對方或者是嚇跑了對方或者是對方閉上嘴巴不跟你講話了,那你溝通的效果也真的是沒有意義的是不是。那55%是來自於什麼?來自於我們跟對方的連線,在這裡邊說肢體語言的連線啊,肢體語言的連線更多,比如說我們在溝通的過程當中,伸手摸摸孩子的頭啊,拉拉孩子的小手啊,然後微笑著跟孩子說,一邊說跟孩子一邊點頭啊,跟孩子來一個擁抱啊,那這些都來自於我們的肢體語言,肢體語言,跟孩子建立更好的連線,那個效果就有55%。大家沒有看到,不管你說了是什麼內容,你是什麼樣的語氣的,有很多時候,我們爸爸媽媽跟孩子對抗的時候,孩子哭鬧,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很多智慧的媽媽就蹲在那兒看,一句話都不說,然後呢,只是張開手臂跟孩子點點頭啊,孩子起來撲到媽媽的懷裡,就一個擁抱就能解決很多的問題。

我們各位家長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73855定律,所以你說什麼也許效果不那麼明顯啊,你怎麼說?也許好好說這個事情,即便好像這個事情好像嗯很難,但如果我們好好說啊,然後語氣要關照對方,跟對方有一些迴應,可能結果也不同,如果此刻我們再用上一些,那個拉拉手啊。什麼搭搭肩膀啊?拍拍對方的頭啊,然後跟對方點點頭呀,所以你會發現,包括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點頭微笑打招呼,也許都讓對方就是你都沒張口說話,都帶給對方非常好的感覺,所以在這裡邊我們也要把這個73855定律來應用到我們跟孩子的溝通中。

所以溝通啊,肯定不是一個人的事兒,溝通肯定是兩個人的互動,然後如果我說了我想說的話,對方沒回應,需要勾勒也沒通對不對?所以我們要想溝通都是要有一個好結果的,要想溝通都是達成,我們兩個人一加一的力量大於二,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真的可以藉助語氣,語調,藉助我們肢體上的連線注,注重我們眼神表情或者是。頭部的這些相關動作,再加上我們要說的這個文字,我們能夠慎重地說出來,那效果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說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能夠聽得懂識別孩子的那份情緒,並接受和允許孩子可以表達情緒,然後再加上我們跟孩子肢體上的連線,我們跟孩子和氣的說話。

相信這些就能夠讓我們跟孩子之間化對抗為合作,讓我們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可以去掉那些壓力和挑戰,而有更多的輕鬆,滿足和快樂,那當然,如果在這個氛圍當中,你想想看我們那個孩子聽爸爸媽媽跟他說話,跟他來解決問題,孩子的感覺就會好一些,當孩子的情緒更穩定的時候,是不是那個孩子更願意接受我們的建議呢?試想想,我們在跟孩子互動過程當中,有沒有發覺當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願意聽,當孩子情緒不對頭的時候,你說什麼,那個孩子都要跟你對抗,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在和我們溝通的過程當中,也真的是感覺好了,他才能真正做的好。所以呢,跟我爸爸媽媽說,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在我們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在我們跟孩子之間的互動過程當中,真的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如果你記住這句話,這句話也許是我們跟孩子之間親子溝通的一道防火牆,當你能夠把這個防火牆真的安裝在你的身體裡的時候,安裝在我們的感覺裡的時候,每一次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去覺察一下孩子的感覺,都會去想想孩子真正背後,他想要我給他怎樣的支援和幫助,真正地去顯出一個讓孩子自己透過發問,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的,那個時候的效果真的就不一樣。

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正面的溝通。

就是孩子來火了,我們也來火了,或者因為我們工作單位的事情,爸爸媽媽最近的心情不太好,然後壓力比較大,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也帶著這份壓力,把這份壓力把這份煩躁啊,把這份嗯那份內在裡邊的很多無力感傳遞給孩子,所以這是兩個不同的方向,當然效果也不同啊,所以我們看到這兩個方向,一個是正面的溝通,就是我們說的正面管教孩子,相信正面管教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如何做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在這個過程當中呢,跟我們爸爸媽媽說還抓住我們後邊的那個三個條件啊,比如說正向的溝通,我們要正面管教我們的孩子,記得我們要時常的嘉許,我們的孩子就是去肯定他的情緒,去肯定他的動機,肯定我們那個孩子做這件事情哦,他只是能力和他的年齡和他的生活經驗不好不夠,他其實特別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是吧,所以我們不斷的去認同是。肯定我們的孩子去嘉許的哦,原來你是這個想法,媽媽發現你這個想法真的不錯哦,那在做的過程當中是不是遇到困難了?你需要媽媽怎麼幫助你呢?但你的想法真的不錯哦,你試試看,你願意跟媽媽一起來嘗試一下嗎啊?不斷的去嘉許自己的孩子。所以在這裡邊有一份是鼓勵啊,不是那麼簡單空洞地說啊,你真棒啊,你真好你真乖啊,媽媽太愛你了,這句話就顯得太空洞了唉,經常跟哎,你在做什麼呢?媽媽看到你做事情好認真啊,你自己在搭積木哇,你已經達到這麼高啦哇好厲害呀,媽媽看見你在那兒再在那兒做什麼呢哦,原來你在畫畫呢,你畫的是什麼呀?你的想法太好了,你看到了這些都是我們在給孩子嘉許哦,這是你的想法,媽媽覺得你這個想法太有創意了,媽媽都沒有想到。比如我們在外加上給孩子一些具體的描述哦,我看見你做什麼,我看見你眼睛手那麼用心認真的再去做哦,媽媽看到了你做得好認真啊,如果此刻你願意的話,拍拍孩子的肩膀給她來一個擁抱啊,然後跟孩子面板接觸啊,貼貼臉兒啊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發現有家許有對細節的描述,還有跟他身體的連線哦,這些真的就能夠讓你的孩子開心,讓你的孩子自信,當然你的孩子就會更加合作。

第二個就是負向的。

我們爸爸媽媽要求很高,然後有些時候呢,就是總希望透過自己的指導,讓孩子做的更好,所以那個孩子是能夠感覺得到的,我們爸爸媽媽說的,你吃飯了嗎?你吃飽了嗎?吃飽啦,吃這麼點你就吃飽啦,大家沒有看到在這裡邊有一份不信任,有一份質問孩子,這是誰弄的啊?是不是又是你弄的啊?你今天有聽媽媽的話嗎?你看你這些所有的語氣,那個孩子聽到的感覺是什麼?那分背後不被媽媽信任,然後媽媽在這裡邊的語氣讓我感覺到好像媽媽對我做的事情不太滿意,如果有這些質問啊甚至是命令甚至批評,我想這些在每個家庭當中都經常會有,因為我們爸爸媽媽,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在小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氛圍當中慢慢長大的,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真的就是不自然的啊。下意識之間就會經常就是越愛那個孩子,越希望它發展的好,越發展的好就越嚴格,要求越嚴格,要求標準越高,有很多時候,我們這個下意識的自己小時候成長的經歷就會跳出來,讓我們把孩子也帶到那個負面情緒裡了,當然,如果我們一不小心啊,跟孩子有這種負向的溝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就拿到了一種感覺,就是爸爸媽媽好像不太認可我啊爸爸媽媽。覺得我這件事情做的不夠好,所以孩子就會退縮啊,緊張啊,甚至有抗拒,所以當你的孩子退縮,緊張和抗拒的時候,那個孩子經常是跟我們對抗的,而非合作,所以,你是想在我們對孩子的管教的過程當中,讓孩子是合作還是對抗?那我們爸爸媽媽在這兩個方向上,你就一定要知道,只有不斷的加血,孩子描述具體的行為,不斷的跟孩子有身體的連線,能夠帶動一些肢體語言,跟孩子進行有效果的溝通,才能達到我們跟孩子之間,讓我們的管教更正向更有意義,更有。

那就是說孩子感覺好了才能夠做的好,這是我們爸爸媽媽都認同得對不對?最後呢,給大家分享一個黃金法則,就是賈老師說了這麼多溝通的效果,取決於對方的迴應,然後呢,孩子的學習來自於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命令,可是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怎麼說怎麼聽,接下來我們做些什麼呢?所以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黃金法則。

先跟後帶

跟:觀察發生 發現情緒 瞭解需求。

跟什麼?觀察發生了什麼事兒,然後在這個事情的過程當中,孩子的情緒是什麼?他有什麼情緒有什麼感覺?而孩子這個情緒和這個感覺背後,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可以這樣跟我爸爸媽媽說,就是很多不良行為的,這些孩子的心理背後,他都是要爸爸媽媽的關注,要爸爸媽媽,他在跟你對抗,跟你挑戰的時候都是。要權力就是這件事情我能不能自己做主,他是要在跟你權力的爭鬥爭奪,然後呢,他要的是要我可以有選擇的空間,要選擇的空間,然後還有一個就是要爸爸媽媽給她的認可和嘉許,如果你不認可不嘉許我那個孩子就會慢慢地越來越退縮,緊張,然後到自己就是自暴自棄,反正沒有人認為我好,算了吧,別對我抱有太多希望,我什麼都不做了,不動了。所以在這裡跟什麼,就是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所以我就說要會聽,要會說,要會管,就是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去觀察你那個孩子觀察,他和誰之間哦是他和玩具之間,還是他和媽媽之間還是他跟夥伴之間,然後這個過程當中是怎樣一個情況先來觀察,別以我們的經驗,以我們的感覺,以我們對孩子的瞭解。去給孩子貼標籤,所以先去觀察那個發生剛才發生了什麼,如果你真的是看不懂,也看不明白,你就問你的孩子,寶貝發生了什麼,那孩子大哭大鬧在扔玩具你都不要先去制止他,你先問他發生了什麼,我看見所有的玩具都在地上發生了什麼。然後你去發現那個孩子的情緒,那一刻你一定可以覺察到他是憤怒的,他還是緊張的,他是害怕的啊,他還是有一點傷心啊,還是失望,還是無助,還是這件事情沒有做好,她非常的沮喪,所以當然在這裡邊,如果我們爸爸媽媽不能夠覺察到孩子在這件事情裡邊,他那個情緒和感覺你是沒有辦法跟孩子呢,同頻的你有沒有辦法去理解你的孩子?所以。當這個部分你沒有覺察到你沒有透過問去聽到,所以後邊你說的也許都是孩子不想要的,所以如果你說了孩子根本不想要的,孩子覺得你跟本不愛他,孩子感覺到你根本就不聽他說那個孩子也許跟你之間,心和心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當我們去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啊?去跟著他聽孩子去說,然後去同理他的那個情緒,如果媽媽舅舅這個事情沒有做好,媽媽也會很傷心的,是不是啊?瞭解需求,那你希望嗯,媽媽怎麼幫助你呀?你希望媽媽做些什麼呀?有很多時候,你看那個玩具壞了,孩子在那兒哭生氣,然後很多媽媽說,算了,不就是一個玩具嗎?明兒再給你買一個,那孩子非常憤怒的不,我不要,我就要我原來的那個,這個已經壞了,明兒媽媽答應再給你買一個,你看那個孩子更暴躁了,生氣耍脾氣,為什麼呀?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到孩子背後的那份需求啊,那個孩子覺得玩具壞了,我很傷心啊,我希望我能夠把它修好,或者是我能夠有爸爸媽媽的幫助,我們可以一起把這個做好,就是我那個心裡的感覺就是,如果你看見了我的這份難過,然後你能陪我待一會兒,那個孩子都感覺爸爸媽媽是理解他的,爸爸媽媽是允許他有情緒的,爸爸媽媽是可以接受他,就是這件事情帶給他的這份情緒,它可以發洩出來,他可以用。發洩情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在的需求啊,所以這就是先跟聽孩子說什麼去覺察孩子內,在這個事情裡,他的一份情緒,知道孩子背後他真正的想要的需求是什麼,就是愛呀,需求就是愛,需要關注啊,需要陪伴啊,需要把權利給他,需要跟他一起。

帶:孩子的責任感 3個以上解決問題的辦法 認同式肯定

那先跟後帶這個帶是什麼呢?帶就是把孩子帶向它的價值,感覺和帶向他的責任感帶向它可以自己去解決問題啊,帶向它可以想三個以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國有句老話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當你的孩子有三個以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得了,你的孩子未來就真的,你在不在他身邊,他都可以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不對?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給孩子這種認同和肯定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帶什麼就是認同和肯定,孩子接納和允許孩子啊,讓孩子情緒慢慢地平和下來,平和下來,幫助孩子去找到三個以上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透過我們詢問,邀請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爸爸媽媽只是建議。允許孩子們去嘗試,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在錯誤的過程當中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你堅定地相信,當一個孩子情緒穩定了,平和了,他大腦會自動選擇最好機制,他會想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一個是看哪一個是又快又好的,他以後就會堅持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是不是你的孩子的價值感覺和責任感就被慢慢的培養起來了呢?所以這個先跟後帶的方法真的可以支援你去聽你去說,去正向的管教去讓你的孩子真正有責任感了。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95後寶媽曬自制餐照片,本想博取很多同情,卻遭到網友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