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雖說孩子是家長們的心頭肉,但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矛盾和衝突,許多家長被逼急了就容易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採取“棍棒式教育”。但家長們仔細想想,這些方法看似有效,但真的有利於孩子成長嗎?

案例分析:

曾經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就上演了這樣的一幕,給廣大家長們上了一節育兒小課堂。事情是這樣的,黃磊的女兒多多在某一次節目錄制結束時,由於非常喜歡節目組安排在房間裡的一隻小狗狗,於是跟爸爸提出想把狗狗帶回家。

黃磊知道,經過三天的相處時間,女兒已經跟這隻小狗狗有了感情,但由於攜帶不便又不得不放棄。於是這時候黃磊耐心地勸說女兒:“爸爸知道你喜歡這隻小狗,但我們不能帶它上飛機呀,以後你想它了可以讓節目組的哥哥姐姐給你拍影片好嗎?”

黃磊的勸說讓多多放棄了把狗狗帶走的念頭,她蹲下來摸著狗狗的頭認真地道別。

而同樣的事情放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否有父母會以為孩子在無理取鬧,從而大聲呵斥並拒絕孩子的請求呢?黃磊的“低聲教育”法,其實是非常值得各位父母學習的。

什麼是“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就是跟孩子採取耐心溝通,低聲勸說的方式。這一方法相對於傳統的“棍棒式教育”來說更為柔和,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又能夠保證親子關係的和諧,可以說是一種有益又有效的教育方式。

“低聲教育”對親子關係的建立有什麼益處?

第一:孩子會在被尊重的過程中加強對父母的信任感

低聲教育首先就是父母放低姿態的一種表現。很多父母會利用自己的權威對孩子進行壓制,一旦孩子犯錯了就毫不保留地進行呵斥,這樣其實很容易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

而低聲教育恰恰相反,它使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自己的情感是能夠被父母所接納和理解的,這樣能夠加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第二:能夠為親子的長久交流打好基礎

親子關係的構建並不在一時,而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父母為了解決一時的問題而採用了語言暴力或是肢體暴力的方法,很容易導致孩子不願意再跟父母交流,有損長久的親子和諧。

所以說,低聲教育不僅能夠安撫孩子的情緒,使雙方都能夠進入一個高效的交流狀態,還有助於長久的親子和諧。

由此可見,“低聲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並不將情緒帶入到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而是跟孩子共同將關注點放在問題解決的核心上,這一方法雖然看似費時費力,但實際上確實最有效且最有助於長久交流的方式。

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進行“低聲教育”呢?

首先,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

一旦矛盾產生,家長們身為實施教育的一方應該更加充分理解到自己和孩子的衝突所在,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家長首先要對孩子的情緒表示充分的理解。例如在談話開始前先跟孩子說:“爸爸媽媽知道你很難過”等等。

以對孩子的充分理解作為對話的開始,不僅能夠使孩子更快速地進入到談話狀態之中,還會對家長產生更加親近和信任的態度。

其次,指向問題產生的核心,帶領孩子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

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只顧著單方面地提出解決方案,讓孩子被動地進行接受。其實這樣並不能夠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接受父母的觀念。

因此,父母應該要帶領孩子共同解決問題,把矛盾的根源指出,並提問孩子:“你覺得要怎麼解決問題比較合適呢?”在聽完孩子的發言以後,家長便能夠更好地瞭解孩子內心想法。

最後,讓孩子養成和父母溝通的習慣

在每一次解決問題以後,父母要告訴孩子下一次也應該主動找父母解決問題,而不是讓矛盾持續進行。傳統的打罵式教育會逐漸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但低聲教育卻不一樣,只要家長願意跟孩子坐下來認真交流,將來也會有更廣闊的交流空間。

結語:

當親子溝通遇上困難時,父母們別急著責怪孩子,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法用錯了。讀完本文以後,父母可以對孩子試試“低聲教育”法,用道理和尊重來感化孩子,這樣不僅能夠加強交流與信任感,更有助於和孩子建立長久且和諧的親子關係。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方法就在這,家長學不學就是自己的事了。#孩子沉迷手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