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於“在家是否需要給孩子得瑟的機會”,我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對於孩子的提問,父母要能分辨孩子的提問動機,而後區別對待。

孩子提問,是否需要給與表現的機會,父母只要細心地分辨,就能察覺出來:

如果孩子說:你知道…….嗎?類似的反問句,多數是為了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知識。

如果孩子說:“.…..是什麼呀?”這樣詢問的運氣,多半是孩子不知道,想要從父母口中獲得答案。父母如實回答就好,即使不知道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尋找答案。

這個表情很明顯是不會

其次,在家一定要給孩子一些嘚瑟、表現的機會,並不會降低孩子的耐挫力。

第一,在精神分析流派中有一句話:“一個男孩,只有踩著自己父親的屍體才能長大。”這句話並不是說,一定要父親死亡,兒子用腳踏過父親的屍體,就能長大。而是一個男孩子,需要透過各種途徑,戰勝自己的父親,才能獲取成長。其背後的心理需求是被尊重、被認可、被肯定。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從沒得到過父親認可和尊重,即使年近40歲,在父親面前依然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所以,兒子是需要透過戰勝自己的父親而獲得成長,這句話絕不是空口無憑。

第二,孩子的耐挫力來自對於自己準確定位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智慧。簡而言之,孩子有沒有信心克服困難,這種信心一方面是來自於以往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是來自於對於自己能力的瞭解。

所以,我認為:在家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和孩子是否會成為一個耐挫力低,經不起風浪的人沒有關聯。反之而言,如果孩子在家缺少表現的機會,他會將這種需求會直接表現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原因很簡單:我們越是在乎的,越是我們需要的,也恰恰是我們自身缺失的。

給各位看官講個真實案例,案例中均為化名:

凱凱的媽媽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孩子目前3年級,用老師的話說:“這孩子除了學習不上心,幹啥都上心。班級打掃、幫助別人,他跑得快著呢!”媽媽對此頭疼不已,我告訴她說:你應該感到慶幸,因為孩子的心還沒“死”,再過幾年,恐怕情況會更嚴重。

為什麼我這麼說?我來給你分析一下:孩子在學習上,從來沒有得到過家長的肯定和鼓勵,總是體驗到挫敗感,但是每個人都有被尊重、認可、肯定的需求,所以孩子只能透過其他方式,如:勞動、助人,等其他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獲取他人的認可、肯定和尊重。

我想,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在家中給孩子的表現機會,並不是“捧殺”,孩子想要表現的心理動機是想要獲得被尊重、認可、肯定。這一點,對於家有男孩的父親來說,尤其需要注意。一個孩子越是能得到恰當的肯定和尊重,越是能提高自信度,這種自信度的培養,才是孩子抵抗外界挫折的最強護甲。

當男孩越長越大,他的身高、力量、心智成熟度,都對於父親的“家庭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從父親的角度來說,是失去了對於孩子的控制。父親要承認孩子已經長大,對於父親的心智成熟度的確有一定的要求。麻煩的是,這種深藏在父親潛意識中的“權威欲”,不易被發現,內心抵抗孩子長大,常常表現為對於孩子的控制。

有一句話送給各位父親:越控制、越失控!一個無法“戰勝”自己父親的男孩,也無法建立自信,更無法長大。

結語:父母需要區分出孩子是想要獲得表現機會,還是求助,區別對待。其次,一定要給與孩子在家中一定的表現機會,這和孩子的耐挫力無關聯,尤其是家有男孩的父親,更應該注意到自己的言行。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媽媽容易遺傳給男孩這些“基因”,對照看看,你家孩子和你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