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媽媽跟小貝老師聊天,說週末帶孩子去動物園,寶寶對小動物的瞭解程度震撼到了她。
不管是兇猛的獅虎、各種爬行動物還是水禽,孩子不用家長科普就能自己叫出大多數動物的名字。
更令媽媽感到吃驚的是,當她讓寶寶拿著家裡帶的餅乾投餵小鹿拍照時,寶寶一邊做出拒絕的動作,一邊一臉正經地說道:“小鹿不能吃這個,媽媽我們拿點草餵它吃吧。”
3歲的兒子究竟什麼時候搖身一變成為動物達人了呢?
反覆詢問之後,這位媽媽終於“破案”了。原來寶寶最近正在貝爾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學習《動物世界》課包,這一階段的課程主題主要圍繞各種小動物展開。
熟知小動物們的名字,各種動物小知識張口即來,很多家長一定非常關心自己家的寶寶能不能也具備如上本領。
下面就請各位家長跟隨小貝老師的腳步,看看透過《動物世界》課包學習,小朋友們是如何動手創造奇趣動物世界,拓展動物知識,提升各種能力的?
化抽象為實物,提升空間設計能力小朋友在動手創造動物世界的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給不同動物設計與之匹配的生活環境。
例如,同樣是生活在極寒地帶的動物,透過什麼方法才能讓幼兒理解北極熊所在的北極與企鵝所處的南極的環境差異呢?貝爾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的老師們在課程設計方面花費了很多心思。
南極是大陸,北極是大洋,大陸比熱容高,比海洋更容易形成冷高壓,加之南極被南極環流包圍,海洋的熱量很難傳遞到南極大陸,所以雖然都是極地地區,南極比北極要更冷一些。
相信如果按照上述地理學知識向幼兒解釋,孩子一定會聽得雲裡霧裡。但是當我們把一些相對抽象的概念,引導幼兒透過實物組合來理解,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要知道小朋友雖然不理解複雜的氣候成因、地質構造,但是透過視覺、觸覺等感官的感知,他們可以初步理解冷熱、大小量的差異。所以為了表現南極的寒冷,小朋友會用更多的積木塊去堆積“冰山”,用更高更大的“冰山”突出環境特徵。
透過對比搭建南北極代表動物及其生存環境,小朋友不僅能正確地幫助企鵝、北極熊找到家,同時還能有效地訓練自身的精細動作能力以及空間設計能力。
建構與互動遊戲結合,訓練觀察能力達爾文曾經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強於大多數人。”由此可見,觀察能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觀察力作為一種有計劃、較持久的直覺,通常在三歲左右逐漸形成,七歲左右基本定型,因此3-6歲學前階段是引導孩子視覺鍛鍊、培養觀察能力的黃金時期。
在《動物世界》系列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會將創意建構與互動遊戲相結合,透過引導幼兒發現和總結事物的顯著特徵和規律,幫助幼兒逐漸掌握有層次、有邏輯性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在《小鴨子》主題課程學習中,幼兒會從仔細觀察入手,拆分“小鴨子”的身體結構,提煉出一系列鴨子的外形特徵,例如扁扁的嘴巴、圓滾滾的身體、划水的腳蹼、一對翅膀……掌握這些核心的結構資訊後,幼兒在進行構型設計的時候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他們已經在大腦中繪製了出了鴨子的大致模樣。
動物世界,不只有動物透過《動物世界》12節不同主題課程學習,家長能明顯地感覺到孩子的收穫遠遠不止學會超過12個動物環境構型這麼簡單。
在知識層面,孩子透過探索、搭建動物世界,不僅能認識各種陸生、海生動物,透過識別外形特徵脫口而出小動物的名字。同時還能在搭建各種動物模型及其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全方位瞭解動物們的成長環境、飲食習慣和進化演變,掌握動物認知、動物生活習性、分類歸類等核心知識。
在能力層面,貝爾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透過豐富多彩的課程主題、智慧教具、遊戲互動等引導孩子在認知過程中不斷思考。
透過顏色、形狀、動物類別等不同觀察維度,在強化幼兒觀察能力和手腦並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數感運算、邏輯思維等諸多能力。
幼兒手中的動物世界,遠比我們眼中看到的更加奇趣、精彩。透過機器人程式設計學習,幼兒對世界將有更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