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心理案例庫-84)
最近發現,我對娃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瞭如指掌”。
為什麼有這樣的發現呢?
比如,前天我和娃去照了生日照片,她如願地穿上了心心念唸的宮廷風公主裙,拍攝了一組5D夢幻公主照。
晚上回來我問她:今天照相很開心吧?她頭也不抬地回了我一句:還行。這讓我有點懵,我以為她會跟我顯擺照相化妝、擺pose的時刻,結果輕描淡寫地終止了交談。
這讓我想起前兩天,她跆拳道考級前,在家各種找藉口不想參加,一會兒腿疼,一會兒動作不會的,我就告訴她如果覺得考不過不想考,那就不去。結果第二天不僅早早起床準備,還在道館裡各種顯擺自己是考紅帶。
這樣想來,我其實並不瞭解孩子的想法,我“以為的”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對的。
所以,想了解娃,和娃搞好關係,還真的需要我們去“撥雲見日”、“心細如髮”和“鬥智鬥勇”呢。
我細想了想,為什麼我們難以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呢?原因還是出在溝通上,溝通這架橋樑也許你覺得還在,但是我們可能一直走的是應急車道,就沒上過主路。
這樣的結果是,我們以為了解孩子,以為自己在滿足孩子的需求,以為自己所謂的育兒方法無可挑剔,可是我們難以進入“主路”上溝通,這就意味著我們思路受限,給孩子提供的也是有限空間。
有效的溝通,“有效”就意味著可以經常在這座溝通橋樑的主路上跑車,應急車道只是偶爾上去跑跑。
我的來訪者跟我說:辛老師,我按照你說的方法去了解孩子每天的思想動態了。經過了解,這些媽媽們的確把這些方法踐行得很好,經常關注孩子的想法:
媽: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娃:開心啊,今天有節音樂課,唱了首好聽的歌。
娃:媽媽,今天學校體育課,我跑了800米,差點累死。
媽:哦,好的,既然累了那就早點休息吧。
怎麼樣?我們這些覺得自己“挺好”的媽媽們經常跟娃們是這麼說話的吧?而且可能還覺得自己對孩子很瞭解、很關心。
其實,事實可能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我們“以為的”瞭解打了很多折扣。
經過思考之後,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還是不擅長表達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所以要用簡單有效的辦法,讓我們可以瞭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可以一直在“主路”上溝通。
這個方法在心理諮詢中也會用,是一種“焦點”技術,既然是“焦點”,那就是聚焦一點的方法。
這個“焦點”的技術叫“打分”,這兩天我也試用了一下,效果還是很好的。
這是我和娃的對話:
我:今天你做了什麼?有沒有高興的事情分享?
娃:有啊,今天和姥爺、姥姥去植物園溜冰場溜冰了,超級好玩。
我:聽起來玩得很開心,我們打個分吧,如果非常不開心是0分,最開心是10分,你給今天的開心打幾分?
娃:9分。
我:那昨天你拍夢幻公主照片的時候呢?你會打幾分?
娃:6分吧。
我:穿宮廷服,拍公主照不是你夢寐已久的嗎?好像沒有滑冰那麼開心哦,為什麼呢?
娃:(思考了一下)拍照一開始還是很開心的,可是後來拍照阿姨問我開學後有沒有時間過去給他們當小模特,我說我週末很忙的,沒有時間,我就不怎麼開心了。
對話到這裡我就明白了,原來娃不是因為拍照本身不開心,而是因為開學後不能給影樓當小模特不開心。
這麼想來,這娃還是喜歡拍照啊,喜歡臭美穿好看的裙子,喜歡被誇讚。只不過我給人家週末安排得滿了些,沒有空閒讓她滿足自己的自戀了。
娃高興的蹦了起來:媽媽,今天的開心可以打10分。
打分是個很好的方法,簡單易懂,孩子還覺得有趣,重要的是它可以量化感受。孩子原來的一句“開心”我們基本都會理解成“很開心”,可實際上,打分之後,我們才知道孩子原來還有“開心一點”、“挺開心”、“非常開心”這樣不同的感受。
接下來,我們和孩子的對話就可以繼續了,而不是終止於前面那種“一問一答”的模式了。
打分這種溝通方法簡單好用,對於孩子來說像做遊戲一樣,值得在跟孩子的溝通中加以實踐:
1. 可以讓孩子增強自我覺察的能力讓孩子給“開心”“不開心”打分的時候是自我覺察能力很好的鍛鍊機會,透過這樣的“你可以打幾分”的溝通問題,孩子會進入思考,思考的過程就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然後透過感受給情緒打分。
我們太多的成年人都沒有覺察情緒的能力,孩子如果可以加以練習,是非常好的一種體驗,有助於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瞭解自己。
2. 可以讓父母瞭解“不知道”的真相打分不高的時候,就給了父母明顯的提示,就不用費勁心思去猜孩子的那些心思,而且八成的時候也猜不對,還自戀的認為我們有多麼了不起,多麼瞭解孩子,多麼支援孩子呢。
就像我娃,其實問題根本不是因為沒時間去當“小模特”,而是課外的學習壓力大,我在週末的時間上卡得有點嚴,她不敢自己做出決定,也覺得我不會答應這樣與學習無關的要求的。
所以,是我該反思孩子週末的安排,需要給孩子在學習和玩耍之間有所平衡。
3. 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地提問:你覺得怎麼做可以把打分提高1分(減少1分)呢?
比如,娃跟你說:媽媽我們體育課跑了800米,我好累,腿好疼啊。如果娃給疼痛打分6分,那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怎麼做才能減少1分呢?
也許娃只會說:不知道;也許他會說:那洗個熱水澡吧。
以前,都是娃在提出問題 ,父母給解決問題;這個反問就可以幫助孩子主動思考去找辦法解決一些問題,哪怕只是生活上的小事。
由小見大,慢慢地就會習慣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了。
4. 反過來使用,可以讓孩子瞭解我們孩子都很聰明,好方法一學就會。
我昨天跟娃說我肩膀疼,過年幹活幹多了,她就問我:媽媽你給疼痛打幾分?
我說:7分吧,她說:我幫你按摩會不會減1分?我說:你的按摩最有效,可以減2分。她說:那我每天都按摩一下,過幾天你就會好了。
我突然覺得,我們與娃的親子關係維繫的好與不好,不只是在我們最關心的學習進步方面,其實生活裡的瑣碎更容易拉近關係,也會使關係更緊密。
我們的日子裡充斥著太多的暴力的、無效的溝通,我們渴望有效溝通的同時卻懶得去思考和實踐,或者總想著改變從他人開始。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在教孩子的時候,自己也要做到。
好了,提個問題:你對你和娃的親子關係可以打幾分呢?可以做些什麼,能把分數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