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假期來了,父母要上班,孩子一個人在家,也有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家,很多家長又開始焦慮了,自己不在家,孩子會不會沒完沒了的看電視?會不會整天玩手機遊戲?每天的作業能不能按時完成?這一切都是未知數,有的家長提前幫孩子制定了周密、詳細的寒假計劃,也有的家長不時的打電話回家“查崗”,但是無論怎樣,都總是會有一種失控感,讓孩子學會自律怎麼就那麼難呢?

對待不同年齡的孩子,教養方法也不一樣,3歲以前的孩子、3-6歲的孩子、上小學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法各不相同。年齡越小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越多,也越好教育。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是父母說了算的一元關係,孩子上幼兒園、乃至上小學低年級的階段,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和孩子協商,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培養他的獨立性,讓親子關係進入二元關係;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學會更多得體的後退,我們在後面給一些建議和幫助,讓孩子學會為自己做決定,讓親子關係進入孩子為自己做主的三元關係。

按照孩子心理發展規律,一步步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但是如何他律,又如何自律呢?這裡面有學問。透過提醒、嘮叨,讓孩子能夠馬上去寫作業容易,但是指望孩子能自動自覺的按時開始和完成作業,幾乎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有的家長習慣於講道理,指責、批評、懲罰的方式叫孩子改變,可能當時孩子會停下來或者改變一下,但是能改得了一時,卻不能帶來持久的改變,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原點。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呢?

【一】我們做父母的要努力自律。

自律的形成並非來自嚴厲的管教,而是來自自愛。能自愛的孩子才有更強的自尊心,有自尊心的孩子才更能自律。很多時候,我們發脾氣,並非真的出於教育的目的,往往是孩子的行為觸發了我們心裡的某個痛處,然後就發飆、給臉色甚至辱罵,發洩我們自己心中的不滿和焦慮情緒。這樣的教育,有發飆、有洩憤、有粗暴教育,往往是在親子關係的情感賬戶中的取款行為,孩子感受到的並不是無條件的愛,而是有條件的交換,你聽話、努力我就愛你,你不聽話、淘氣我就生氣、發怒,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總是在看大人的臉色,所以這樣的孩子很難自我認同,很難有自愛和高自尊。

經常被指責、羞辱、辱罵的孩子不能自愛,缺少高自尊,自然也就失去了自律性,特別是孩子看到父母經常會說自己發脾氣不好,以後不發脾氣了,但是一到時候該發怒還是發怒,該吼叫還是吼叫;也有的父母不讓孩子玩手機,可是自己的手機不離手,隨時隨地都看手機,儘管我們會冠以工作的理由,可是在孩子看來,你嘴裡在說這個不能做,不讓我做,可是你自己卻管不了自己,你自己卻在做。言傳身教的出了問題。孩子內心不信服,再缺少高自尊和自律能力,問題就來了。

【二】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一定記得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也就是幼兒時期儘量給孩子一個幸福、健康的成長環境,媽媽的情緒要穩定、喜悅,爸爸更多的關愛妻子和孩子,家庭充滿幸福、溫馨、和諧,讓孩子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滿足。並且在3-5歲的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孩子對父母的認同和對自己的認同都能健康發展並順利完成,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更能遵守承諾,更容易自律。

有些父母通常會用成人的標準和規範來要求孩子,他們沒能接納孩子的天真、單純、活潑好奇、無常、任性、感情用事,或者是簡單、直接、快樂等屬於孩子的天性。

他們習慣於負面看問題,經常會在孩子玩的很開心的時候,用這種話去打擊孩子。比如有什麼好笑的,有什麼好玩的,不覺得你有什麼意思,你太幼稚了。太單純了,你太天真了。甚至動不動就打一頓。

我們說,孩子隨時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內心缺少安全感,經常活在壓抑的狀態下,他拿什麼來承受壓力?何談有目標和麵對未來呢?他們不敢期待未來,不敢相信自己,更談不上自律。

【三】適當的放手,學會信任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錯誤地認為,管制住孩子,讓孩子聽話,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要求,孩子就能按我們的要求作出改變,變得自律。然而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些要求對孩子來說是外部的要求,而不是從自身需要出發,並不是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的改變。

也有的時候,我們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或者心疼孩子,該讓孩子自己做的不肯給孩子去嘗試,自己大手一伸都幫孩子去做了。

看似我們對孩子的愛,其實是我們對孩子的“礙”,因為我們的壓制,因為我們的代替,破壞了孩子探索、獨立的機會,破壞了給孩子做自己的機會。凡事都有你去安排好了,他樂得自己享受,形成習慣之後,還需要自我管理幹嘛?這樣的孩子,無法發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成為不了自己的主人,他就很難有獨立性,很難自律。

慣性會讓孩子不由自主的懶散下去,直到青春期的時候你實在看不下去了,再去催促孩子自律,恐怕會難上加難。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越早越好。

父母要先做好自己,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我們能夠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我們能夠在孩子面前說到做到,我們能夠陪伴孩子塑造良好的心態、健全的人格,用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自尊、自愛、自信,幫助孩子建立高自我價值感,和孩子一起進入自律的狀態。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能接納孩子的不足,並且積極欣賞、肯定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向好的部分看齊,並且努力做好自己,讓孩子做好他自己。而不是緊盯著孩子的行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大人和孩子怨聲載道。

如果我們的孩子已經上學,甚至四五年級,孩子沒辦法做到自律怎麼辦?

並且在安排假期計劃的時候,放下我們的控制慾,在我們沒辦法掌控的部分儘可能的讓孩子開心的玩,保證安全就好,多給孩子創造玩的機會,如果有時間我們就陪著孩子一起玩,找一些小夥伴跟孩子一起玩,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建立健康的夥伴關係。

可以把寫作業的時間安排在我們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段,家長讀書,孩子寫作業,在家裡共同學習,大氛圍如此,孩子也會很快融入。並且我沒能學會積極欣賞、肯定孩子的正面行為,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也要看見、反饋,讓孩子也能發現自己的價值,慢慢的就能激發孩子內心裡積極向上的部分,能夠被愛、給欣賞、被肯定,他就有了自愛和自尊,也就有了自律能力哦。

特別是對於那些本來行為習慣不好的孩子,越急於求成越事與願違。不僅幫不到孩子建立自信,反而會讓孩子很挫敗。他已經那麼多年養成了不良的習慣,今天你一下子很著急的就讓他變得自律,根本就不現實。我們不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接納孩子的行為,這件事幾乎就沒有翻轉的可能。

所以這裡推心置腹的告訴那些有些急迫的家長朋友,先從自己做起,多學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能夠做好我們自己,然後再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帶著孩子一起向自律出發,我們才有機會陪伴孩子走上積極向上的快車道。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備孕需要用中藥調理身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