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3.不讓孩子做自己的機器人

機器人聰明、能幹、可愛,然而卻被人類緊緊的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再聰明的機器人也只是被動、聽話、沒有主見的去從事人類為他安排的一切。

不幸的是,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想把孩子當機器人來培養,讓他們聽話、服從,乖乖的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這種教育方式,培養的孩子必定失去個性,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創造力,最後淪為老實無能的平庸之輩。

李政道博士在談到中國青年和美國青年在主觀創造力方面的差別時認為,這種差別實際上在幼兒時期已經表現出來。在幼兒園,三個美國小孩子待在一起就亂了,玩具在他們手中,一會兒他們就說沒意思;而在中國,可以幾十個孩子規規矩矩的坐在一起。這是兩個國家對幼兒採取不同教育的結果。

培養孩子,就要培養他們的個性、創造力,按照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願望去發展自己的潛力。父母的作用是引導和指路,而不是全面包辦,或按家長自己的意圖去強求他們。

1、家長必須首先要解放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習慣讓孩子規矩、聽話,那些順從、安靜的孩子常受到表揚,而淘氣、鬼點子多的孩子則常遭到指責。在組織幼兒活動的時候,強調組織性、紀律性、一致性。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坐在下面聽,不許亂插嘴,不許隨便活動。這種教育方法值得我們反思。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就總結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是好動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好遊戲的、洗成功的、喜合群的、喜野外生活的、喜歡稱讚的。

教育要適時孩子的心理特點,就必須解放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天性。解放,孩子大腦,使他們能自由想象;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想幹、要幹、能幹;解放孩子們的眼睛,使他們能看到想看的東西;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接觸社會和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不能把他們的功課填的太滿。

多少年過去了,中國的教育離自主教育標準還相距很遠。例如,當孩子主動跑來幫助媽媽掃地時,大多數的媽媽則會奪下孩子手中的掃帚,然後說:“你還小,掃不乾淨的。”甚至訓斥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這種情形一次次的出現,孩子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他們真的認為自己非常弱小,自信一點點被清除掉,天長日久,他們再也不會主動做什麼,懶惰隨之而來。

2、家長應該認識到,“聽話”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中國經歷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時代,其特點是求的生活安安穩穩,不惹事生非,不出頭,做一個老實人就可以了。在這種小農經濟的條件下,培養孩子,就是培養聽話的孩子。

總是用“聽話”兩個字去教育孩子,勢必在孩子的幼小心靈裡灌輸一種觀念:大人的話、父母的話都是對的,老師的話都是對的。這就在相當的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獨立思維的發展,限制了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限制了孩子質疑精神的發展,會使孩子形成唯唯諾諾的性格。

試想,一個孩子處處、事事按照父母的話去做,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他沒有自己提問題的心理空間,沒有表達自己看法的餘地,這不是機器人是什麼?如果一個人的言行是受別人支配的,這樣的人會有創新人格嗎?能有創新意識嗎?能有創新能力嗎?培養出的孩子只會看著父母的眼色辦事,看著老師的臉色辦事,按照領導的意圖辦事。

“聽話”的教育是缺乏民主的教育,封建時代的家庭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孩子要絕對服從父母,這種家庭教育缺乏民主的精神,也是社會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

如今,新時代呼喚著高心理素質的人才,需要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具有創新意識與科學精神的高階人才,和數以億計的具有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的普通勞動者。中國家庭傳統的“聽話”教育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徹底改變家庭的“聽話”教育,就無法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需要,對人才素質的需求,無法適應新世紀對普通勞動者的要求。

當然,反對“聽話”教育,並不是一概反對聽家長和老師的話、聽領導的話,而是說要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批判性的接受正確的話,而不能千遍一律的聽話,不折不扣的聽話。

3、家長還應該明白,過分干涉孩子 ,會適得其反

過分干涉式的父母教育方式,就是家長為孩子畫框框、定調調,限制孩子的言行,使孩子的言行符合父母的意願。這極其惡劣的限制了孩子的創新思維。

對小孩子趴在地上玩,有的父母總是說:“幹嘛趴在地上?衣服都弄髒了,快起來看書。”

有的孩子早一點從家走著上學,家長會說:“大冷天的,走那麼早幹什麼?再等一會兒走也來得及。”

有的孩子回家看電視,家長會說:“一回家就看電視,哪有這麼大的癮?把作業做完再說。”

有的孩子與同學交往,家長都要進行限制,只允許孩子同某個同學來往,不允許孩子同家長認為不好的同學來往。

有的家長連孩子的髮型都要嚴加限制,至於孩子的穿戴,更是橫豎挑剔。推而廣之,孩子每天吃的、玩的、用的等等都加以明確規定。

這種過分干涉式的家庭教育,必然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由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限制,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孩子無所適從,結果使孩子變得謹小慎微,雲亦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接著限制了孩子思維靈活性的發展、思維批判性的發展,限制了孩子創新意識的發展。在學習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做沒有見過的題時,常常束手無策,不知何從下手。

總之,父母過分干涉式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適應性差,做事缺乏主見、猶豫不決,遇到困難時不敢面對,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摘抄

共勉

現在我的孩子就是動不動就趴在地板上玩積木。看了這個文章以後,我要好好改變下,儘量少干涉孩子。玩耍時儘量不去打擾他。

10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答疑 | 母親總想掌控我的家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