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晚飯後遛彎兒,和同小區的一位大姐閒聊起來。沒想到,一說起在8她女兒家,似乎一肚子的苦水:“哎呦,忙死了,每天都跟打仗似的。晚上我就只管那小的孩子,大孫子10歲四年級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得她媽媽看著守著,不然,等到睡覺時,他還在玩啊唱啊,磨蹭著,啥也沒做完,誰也睡不了。”

我問她,考試呢?他的成績怎麼樣?“還能怎麼樣?語文60多分,數學78,英語80多。”我說,她媽媽不是在輔導他嗎?沒有提高嗎?她說,“能有多大提高啊,每門課提高几分,不輔導會考得更糟。”

無獨有偶,前幾天,聽另一個老太太也給我抱怨過類似的情形。

有著30年教齡和20多年家教經驗的我,敏感地意識到,這些年輕媽媽,雖然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卻事倍功半,原因在於,她們沒有抓住輔導孩子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年輕的父母們想過嗎?為什麼孩子對於完成作業、早上按時上學這些“重要”問題,總是表現得磨磨蹭蹭、滿不在乎呢?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麼,孩子永遠不會主動學習,父母就是他們學習的柺杖,一旦撤掉,他們就會倒下,一敗塗地。

那麼,根本問題是什麼呢?這就需要年輕的爸爸媽媽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答案不是固定的,也不會是相同的。

以我20多年擔任家教的經驗可知,有的孩子,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比如,那位大姐的大孫子,和他媽媽說到,自己的同桌(和他成績差不多)這次考試考上了90分,語氣裡滿是驚訝和羨慕,這時候,如果媽媽能抓住時機引導:“對啊,你看,***一努力,成績就讓你好生羨慕,如果你也加把勁,可能會比他成績還好呢,那時候,他也只能仰視你、羨慕你了啊。”就這樣,可能孩子的學習勁頭就被順勢調動起來了。

有的孩子呢,可能有過心理創傷,如果父母不能走進他(她)心裡,就不能發現問題,更不能解決問題。

比如,我做家教,帶過一個初三下學期的女孩,她媽媽從初一開始,每學期都給她請家教,一對一輔導,已經換了五個老師,可是,成績始終沒有什麼提高,她媽媽說自己已經快要放棄了。

憑經驗,我知道,女孩很可能有別的原因影響她學習。所以,我一開始沒有馬上給她上課,而是和她慢慢聊天,透過兩三次上課,不斷鼓勵、表揚她,她開始願意和我說知心話。原來,她三歲時因為喜歡撕書撕紙(那個年齡的特點),總是捱打,她爸爸每次都狠狠敲打她的頭,她至今仍記得,自己頭疼得發暈感覺快要死去似的難受……

這下癥結找到了!我讓她媽媽勸說她爸爸,給孩子道歉,向她表達:爸爸一直很愛她,只是當時年輕,教育方法不對。

後來,這孩子學習就很認真了,中考成績總分比平時提高了120分,她和她媽媽心裡樂開了花呢。

而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缺乏溫暖和安全感,讓他(她)無法安心學習。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童的問題行為是對於惡劣的現實生活環境的反應!依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