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說的就是孩子3歲半時的狀態。
一次,我、墨墨、先生一起打羽毛球,剛開始我們仨玩得好好的,突然墨墨莫名其妙地就說:“哼,我不和你們玩了。”說完就自己生氣地走了。目測走到20米開外後,發現沒人去哄他,開始站在那,帶著哭腔大聲吼:“我不和你們玩了。”
在我把他哄回來的路上,他還不忘多次強調“我不和你們玩了。”問他為什麼?他生氣地說:“你不和我玩。”
其實不止這次,很多時候,我們無意中的一句話就能點燃他的易爆點。比如,剛炒完的菜太熱,他要吃,我告訴他等一會,他馬上就生氣走了;晚上讓他收拾玩具去睡覺,他立馬大聲吼:“媽媽,你說大話。”;有時,不太經常見的叔叔和他開玩笑,他會夾著淚說“你走、你走”。
現在,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現在,他連話都不讓人說。”因為你不知道那句話就點燃了他的易爆點,讓其化身成“小野獸”。
當我把這些煩惱和其他媽媽交流時,很多媽媽都說,在孩子三歲半的時候,她們也都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挫敗感。以前那些對孩子屢試不爽的方法,現在統統都沒用了,孩子好像成心和媽媽過不去,沒有一點讓人舒心的地方。
其實和“可怕的2歲”相比,3歲半的孩子更難搞,因為到了三歲半以後,孩子將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普遍都焦慮、叛逆。如果這時候,家長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三歲孩子的身心發展特質:從友善到叛逆就像潮汐一樣,孩子在各年齡段也會交替出現兩種相反的情形:穩定期和不穩定期,兩種情形交替出現呈現螺旋上升。
走過兩歲後,大部分孩子到了三歲,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會進入一個穩定的成長期。能很好地控制肢體動作,走路更穩;察覺大人的喜怒哀樂;語言能力突飛猛進;開始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學會用技巧來達到目的……
那個六個月前不聽話,執拗的孩子消失了,取代的是一個情緒穩定、快樂,更樂於聽取意見的孩子。在這個階段,你能時常感覺到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天使”,連帶著周圍都是歡聲笑語。
可是美好的時光都是短暫的,半年後孩子的不穩定期到來了。和三歲時那個合作意識很強的孩子相比,三歲半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反叛,並且伴隨著情緒不穩定。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惹父母生氣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孩子就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幹,你越讓他幹嘛,他越不幹;二是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了,很多事都懂了,但實際上並不是。
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非常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現得很敏感、膽怯和焦慮。在情緒方面,他不願意與不熟的人接觸,別人和他打招呼,他會跑到父母身後,不願出來;在語言方面,他會出現口吃的現象;在肢體運動方面,本來走得好好的,但卻會突然摔跤……
前幾天,墨墨姑父來奶奶家,姑父一句:“XXX,你聽話。”他馬上就哭著和我說:“姑父欺負他。”
當然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普遍缺乏安全感,但他們卻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總是想要掌控外部世界,以此來減少情緒上的不安。比如,墨墨在玩恐龍游戲時,他會安排自己扮演什麼恐龍,我扮演什麼恐龍,更重要的是他喜歡選擇肉食性恐龍的身份,如果我對他的安排有質疑,他會不停地說服我,如果我反對他的安排,他會大聲說“媽媽,你不聽話。”一旦我聽從他的安排,他就會很開心。
除了缺乏安全感外,這個時期的孩子另一個特質就是缺乏定性,一會一個樣。剛剛害怕人,現在就主動和人玩;本來是他想和你出去散步,但沒走一會他就說累,讓你抱他,你接著走以為他會跟上來,但是他就站在原地,等你回去抱他。
當然,有時,他惹你生氣後,下一秒,又會可憐巴巴地過來和你說:“媽媽,對不起。”很多時候,我都會被他這種“馬後炮”弄得哭笑不得。
其實3歲半的孩子之所以情緒不穩定,就是因為他們一方面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又想支配外在世界。但這種擰巴的情緒並不會折磨孩子多久,等他們到了4歲又會重新被幸福感包圍。
與三歲半孩子的相處技巧——讓孩子不再和你對著幹和三歲的孩子和平相處很容易,只要你細心、有耐性,在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但和三歲的孩子相處就沒那麼輕鬆了,這段不穩定時期正是孩子成長中螺旋上升的時期,孩子的反叛,恰恰在告訴我們,他們無法駕馭這個特殊時間段,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1、讓爸爸更多的加入到育兒行列中,或者把他送到幼兒園
我們必須承認,在現在的大環境中,媽媽依舊是育兒的主力,同時也承擔著更多的育兒煩惱。在孩子遇到麻煩時,他第一個想到的人是媽媽,同時他要征服世界,第一個要征服的物件也是媽媽。
因此在這個特殊階段,不如暫時把孩子交給爸爸。一次,我考試,墨墨就和爸爸在外面玩了一天,本來我還擔心,爸爸會看不了他,但結果表明,我完全是瞎操心,兩個人玩得可開心了。
當然除了讓爸爸更多地加入到育兒行列中外,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比2歲,3歲半的孩子合作意識更強,也更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因此,去幼兒園不僅能緩解母子的關係,還能讓孩子因為和媽媽分離,對媽媽產生依賴感,降低孩子無理取鬧的次數。
2、留出大量的時間陪孩子
不管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只要父母放下權威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知道你愛他,那跟孩子相親相愛就不成問題。如果你做到這一點,叛逆的孩子也會很樂意聽從你的建議。
要想做到這一點其實很簡單,你可以經常告訴孩子你愛他,親親他、抱抱他,多陪他一起玩,不要在陪玩時玩手機,這種心與心的交流能讓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心意。
3、儘量不要跟孩子發脾氣,溫柔地引導比冷臉更有效
三歲半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敏感、恐懼、不安不時折磨他們幼小的心靈,有時在孩子感到不安時,父母嚴厲地批評他,會讓孩子的恐懼感加強,讓孩子誤以為父母也是傷害他的壞人。
4、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墨墨3歲時,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他不喜歡別人說他“壞話”,哪怕是板著臉說一些平常的話,他也會不開心。
不知道什麼時候,墨墨聽到別人說“打死你”學會了,現在每次生氣,經常會說“打死你”,我們嚴厲地批評他不可以這麼說,他反而哭得更厲害,吼得更大聲。
幾次後,我換了策略,儘量不再使用那些責備或者負面的詞語。反而輕聲告訴他,如果生氣不開心時,可以告訴別人:“我不喜歡你這麼做,你這樣做,我生氣了。”重複幾次後,他罵人的情況多少有了改善。現在說的次數,也大大減少了。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喜歡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壞話,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沒有面子,產生尷尬的情緒。在孩子與人產生爭執時,尊重孩子的情緒,引導他們會正確的方式發洩,才是孩子樂意和你配合的關鍵,如果一味用負面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叛逆。
最後提醒一下,即便你學習了所有的技巧,也千萬不要認為你就能把一頭易暴怒的“小野獸”,變成那個溫柔的“天使”,即便你做的再好,孩子也不會完全按照你的劇本行事,你仍然會遇到這種各樣的難題,這才是“不穩定期”的常態。
永遠不要抱有讓孩子屈服你的想法,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是“順毛驢”,你想讓他“聽話”,要用讓他喜歡的方式。養孩子,很多時候拼的就是父母的心態。父母心態好,孩子自然會快樂成長,父母整天責罵,孩子自然自卑、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