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格發育
小兒機體處於生長髮育的動態變化過程中,但發育速度不均衡,年齡越小,體格生長速度越快,嬰兒期尤其是出生後頭6個月的生長最快。
(1)體重:嬰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3kg (2.5~4.2kg) 左右,6個月內每月增長0.6kg,到4~6個月時體重為出生體重的2倍;後6個月平均每月增長0.5kg,到1歲時增至9kg以上,超過出生體重的3倍。
(2)身長:嬰兒出生時約為50cm,出生後的前6個月內增長16cm,後6個月增長約9cm,全年增長約25cm,1歲時身長平均增至75cm。
(3)頭圍和胸圍:頭圍的大小反映了腦和顱骨的發育,出生時頭圍平均為34cm,1歲時增至46cm。胸圍反映了胸廓和胸背肌肉的發育,比頭圍小1~2cm,但增長速度快,到1歲時與頭圍基本相等。
由此可見,嬰兒的體格發育速度很快,而營養是保證其生長髮育的重要物質基礎。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嬰兒的營養需要高於成人。
2.臟器功能發育
(1)消化系統發育
①口腔:嬰兒的口腔黏膜相當柔嫩,且血管豐富,易受損傷,故應特別注意保持嬰兒口腔的清潔,不宜進食過熱過硬的食物,避免損傷嬰兒的口腔黏膜。嬰兒雙頰有發育良好的脂肪墊,有助於其吸吮乳汁。新生兒的唾液腺發育尚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唾液中的澱粉酶的含量低,不利於消化澱粉。到3~4個月時唾液腺逐漸發育完善,故4個月以下嬰兒不適宜喂以穀類食物。
②牙齒:乳牙6~8個月左右開始萌出,因牙齒的生長影響嬰兒的咀嚼功能,故嬰兒咀嚼食物的能力較差。對母乳以外的食物不易耐受。
③食管和胃:嬰兒食管和胃壁的黏膜和肌層都較薄,彈性組織發育不完善,易受損傷。嬰兒的食管較成人細且短,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新生嬰兒的胃容量僅25~50ml,6個月時約為200ml,1歲時為300~500ml。由於胃幽門括約肌發育良好,而賁門括約肌發育不良,加之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差,易引起幽門痙攣而出現溢乳或嘔吐。嬰兒的基礎胃酸分泌在出生後幾分鐘內即產生,隨後數小時內逐漸接近較大兒童水平,同時,胃蛋白酶的分泌也隨之升高,因此儘管與成人相比,嬰兒的胃分泌功能明顯不全,但其功能完全可以消化人乳。
④腸道:腸道相對較長,超過自身長度的6倍(成人僅為4倍),且固定性較差,易發生腸套疊。腸壁黏膜細嫩,血管和淋巴結豐富,通透性強,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但腸壁肌肉較薄弱,腸蠕動較成人差,食物在腸腔內停留時間較長,一方面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由於如大腸蠕動功能不能協調,可發生大便滯留或功能性腸梗阻。嬰兒腸壁遮蔽功能較差,腸腔中微生物、毒素以及過敏物質可滲入腸壁至血液而致病。嬰兒出生時已有乳糖酶和蔗糖酶,有利於乳糖和蔗糖的吸收。腸壁刷狀緣已能產生腸激酶和肽酶,有助於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胰澱粉酶至4個月後才達到成人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較低,肝臟分泌的膽鹽較少,因此脂肪的消化吸收較差。礦物質的吸收在出生時依賴被動吸收,出生後才逐漸發育為受體調節性主動吸收。
⑤胰腺:嬰兒的胰腺發育尚不成熟,所分泌的消化酶活力低,5~6個月以下嬰兒只分泌少量胰澱粉酶,故需藉助唾液中及母乳中的澱粉酶以消化澱粉類食物,因此3~4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宜新增澱粉類輔食。開始餵食澱粉食物後,胰澱粉酶迅速增加,胰脂酶出生時量少,第1周內增加5倍,1~9個月增加20倍。故小嬰兒脂肪消化能力較弱,但胰蛋白酶和胰凝乳酶在出生時已很充足。
⑥肝臟:嬰兒肝臟相對較大,新生兒時肝重佔體重的4%(成人為體重的2%),10個月時增加1倍,1歲前肝臟常在右肋下1~2cm處捫及。嬰兒肝臟血管豐富,但肝細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較差,膽汁分泌較少,影響脂肪的消化吸收。
嬰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種消化酶活性較低,消化功能較弱,其消化功能與成人相比明顯不全。若餵養不當,易發生腹瀉而導致營養素丟失。
(2)嬰兒的腎臟濃縮和稀釋不足,腎溶質負荷不能過高。
3.腦和神經系統發育
嬰兒出生時的腦重量約為370g,佔體重的1/8左右,6個月時腦重達600~700g。大腦的發育尤其是大腦皮層細胞的增殖、增大和分化主要是在孕後期和出生後第一年內,尤其是出生後頭6個月內,是大腦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