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的根本,一個家庭和睦與否,很多時候都跟孩子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很多父母總是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多一些,對孩子一些不滿的行為也十分容易失去耐心,動氣後就去一味的指責孩子。有時候我們常聽一些父母說,孩子的毛病都說了無數遍了,可就是不見孩子改,這可怎麼辦。其實有時候父母可能不知道,這重複過多的話,便是再重複也是無用的,因為家長已經成為了“超限家長”。
每次我聽到樓道里咣咣的摔門聲,就知道又是鄰居在詢罵自己的孩子了。出門碰到鄰居後鄰居還不免跟我抱怨,說孩子是不是因為在青春期的緣故,最近總是犯一些小毛病,說還說不得,說完也不聽,到底得怎樣重複孩子才能有一句聽進耳朵裡去呀。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家長碰到這種情形,已然是走入了“超限效應”的怪圈了
“超限父母”體現在哪裡?所謂“超限父母”即所謂“超限效應” 的延伸,是由於長時間的重複、嘮叨話語總是縈繞在孩子耳邊,讓孩子引起反感、逆反心理的一種現象。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沒層注意過,有那種行為,是讓自己變成了“超限父母”的。
1.總是我認為如何,忽略了孩子感受
很多父母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去教育孩子,明明是去教育孩子,卻總是強調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做錯事了,很多父母會說,我認為這件事不對,因為如何。大人總是抒發自己的感受,卻忘了,我們是要以孩子立意出發,去教育孩子。
又是父母的以為也不是對的,但是父母也覺得自己既是大人,就算錯了也不用道歉,覺得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失了威信。其實這往往更傷了孩子的心,倒與家人更疏遠了。
2.忽略了教育方式方法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總是嫌孩子不夠懂事,可是我們除了看孩子還要反思一下自身原因,孩子能有這樣的所言所行,是不是跟我們平時裡的教育教導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有時候,家長平時的所作所為正是孩子這些壞習慣的效仿樣本。所以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教育方式十分重要,我們要根據孩子本身的脾氣秉性來選擇對應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先從效仿別人開始,但是父母也要從效仿中找出屬於自己孩子方法這樣才最有效果。
3.對孩子說話過重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對一些話語和行為的理解還沒有大人成熟。有時候大人一句重話,我們以為是開玩笑,但可能就會擊傷孩子的心。有些父母看孩子題做不好,事情做的不夠好,就說孩子是笨蛋,沒出息。這些話語無意間傷到孩子自尊,也會讓孩子逐漸產生自卑心理,可能久而久之還真的信了父母的話,以為自己不夠好。
有些父母還很愛在生氣時就一併翻舊帳,原本孩子只做錯了一件事,倒把以前的事通通都拿出來說,如此重複,孩子自然心裡覺得十分厭煩,反而刺激了孩子逆反之心。
“超限父母”給孩子帶來那些負面影響?有時候我們覺得說孩子一句不打緊,跟孩子目前關係僵硬也沒什麼,只要時間久了孩子大了就自然好了。其實“超限父母”帶給孩子影響,遠遠不止關係生疏有誤解那麼簡單。
1.親情生疏,逆反更重
孩子對父母的話不再放重,覺得家長說的話嘮叨無用,等父母真的說的是對孩子有用的話時,孩子可能也不那麼看中了,這反倒壞了家長的心意。這種情況出現的多了,孩子要麼選擇默聲忍耐,要麼就選擇語言行動抗之。前者孩子容易變得自閉不愛表達,後者讓孩子變得性情急躁憤怒。
2.讓孩子產生對家長的依賴心理
家長太愛說教,有的會讓孩子覺得心煩引起關係不良,還有的是對於那些聽話脾氣秉性軟的孩子,會讓他們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凡是做錯事,或者凡是一有什麼問題,家長就主動衝到前面來說,這樣也十分容易形成一種慣性。等到孩子一有什麼事的時候,首先不會想著自己去怎麼解決問題,而是想要求助父母,徵求父母的意見,有時候還會釀造前怕狼後怕虎的性格。
如何擺脫“超限父母”?每一位父母對孩子開始都是好心的,都想教育孩子成材,只是中間誤入歧途。但是想要走出來,也不是不可以的,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和注意,也是可以讓親子關係更濃,讓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的。
1.不要總翻舊帳,注意說話分寸
對於孩子犯下的錯誤,一定不能總是抓著不放,我們可以有一事去處理一事,處理好之後,就不要再隨時提起。也不要因為一點小錯,就去放大這一點錯誤,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上去。比如孩子只是不小心丟了東西,我們教導孩子做事要細心不要馬虎就好,千萬不能上升到孩子性格隨意任性,對什麼都不負責任等等。這只是小孩子的過失,不可升到孩子品格上,影響了孩子性格。
2.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也有孩子的小宇宙。這本就是不衝突的,可我們非要拿著大人的世界觀讓孩子認為,那孩子自然是不會認同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多去換位思考,多想想孩子在想什麼,孩子在看什麼,孩子認為什麼是對的。
就好比有些大人總愛帶著剛學會走路說話的孩子去逛超市,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消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有時是很無趣的。我們不理解,覺得孩子說累說不喜歡是耍脾氣。可若是我們蹲著跟孩子一個樣的高度再去看超市時,就會明白,孩子矮小看到的超市也是一點部分,自然覺得無趣。有時候,我們也要懂得體貼孩子,只有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我們才能用更好的方法與孩子溝通。
解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有時候父母不如多嘗試嘗試用“表揚”代替掉刺耳的謾罵與批評,讓孩子能滋養在溫暖平靜的家庭氛圍中,做一個有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