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當他們開始接觸更多的人,開始探索更大的世界時,我們發現,除了給他們無條件的愛以外,還要教給他們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能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走得更順利。相信很多父母從未停止過思考,孩子成長路上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該如何去給他們講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呢?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要和你媽爭辯》,書名聽上去像是教育孩子聽話的家訓,但內容卻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它的原版英文書名能更直觀地告訴我們這本書的主要內容,「Things My Son Needs to Know about the World」,直譯過來就是“關於這個世界,我兒子需要知道的事情。”

這本書的作者是瑞典治癒系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他被稱為“暖心小說之王”,許多人應該對他的《外婆的道歉信》、《清單人生》、《時間的禮物》並不陌生。《不要和你媽爭辯》是巴克曼首部非虛構隨筆集,記錄了他當爸爸之後在育兒路上發生的各種囧事,文字傳神有趣,字裡行間展現出巴克曼特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每一頁都充滿幽默、睿智、細膩和溫暖。

第一部分:關於做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成為更好的那個人。那麼,如何讓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呢?

首先,允許孩子偶爾的任性。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任性”這個詞彷彿從來都不允許出現在孩子身上,因為對我們大多數父母來說,任性就意味著孩子不聽取我們的意見,不受我們的控制。於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們“要聽話,不要任性”,而如果孩子過度“聽話”,會變得沒有主見,過於順從,便失去了做最真實的自己的機會。

作者巴克曼藉助逛宜家家居這件事,告訴孩子“買你想要的沙發,而不是你需要的沙發”,並且說“以後再也沒有這樣任性的機會了,所以盡情玩耍,盡情學習,盡情長大。找到熱愛的事,找到值得愛的人,然後為了他們全力以赴。”。巴克曼想跟孩子傳遞的是:在該任性的年紀就要盡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隨著孩子長大成人,需要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很多事就會變得身不由己了。

的確是這樣的,人到中年的我們,當我們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歷時,是不是會時常感嘆,該玩的時候沒有玩好,該學的時候沒有學好,沒有找到熱愛的事,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成為了奢望。

其次,讓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人。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朝著我們希望的那個樣子去發展,完全憑藉一己之力,為孩子鋪好道路,想讓孩子少走彎路,早日成功,卻從來沒有去問過孩子願不願意,也沒有關心過孩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奧利弗·布朗說過:“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為社會培養一顆合適的螺絲釘”。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心。

當那些對自己碌碌無為的一生感到不滿的父母,企圖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時,巴克曼告訴孩子要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

當優秀的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像他們一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時,巴克曼告訴孩子:“我希望你永遠記得,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人,但更重要的是做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時,巴克曼卻不走尋常路,他說自己不是好榜樣,希望兒子能教他怎樣成為一個男子漢,等著兒子來證明自己有多蠢。

第二部分:關於友情和愛情

生活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純真的孩子很難理解周圍人與事的變化。人越長大越孤單,不知道從哪天開始,我們突然開始缺少時間,缺少精力,不斷推遲這件事,忽略那件事。我們成了大人。所以,我們需要朋友。

關於友情這個事,我們要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講?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講?也許我們可以藉助關於友情的繪本,比如講如何交朋友的《我有友情要出租》,或者是關於朋友分工合作的《南瓜湯》。但恐怕我們從來沒有人像巴克曼這樣講得如此透徹。

巴克曼建議兒子和最好的朋友組建一支樂隊。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豬朋狗友,做一件大家都喜歡的事,縱使生活一地雞毛,也會想盡辦法去為這件事聚在一起,即便這件事最終並沒有走得很長遠,但是和一群朋友,一起經歷各種事情,而這些事情,都會變成我們長大、變老後共同的回憶,這難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嗎?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而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本書雖然是巴克曼寫給兒子關於自己的人生感悟與思考,但卻時不時用他幽默風趣的語言向他的妻子表達濃濃的愛意,向讀者撒狗糧。

巴克曼說不知道如何告訴孩子什麼是愛,但他清楚地知道,雖然他和妻子的身材相貌不般配、興趣愛好等差異很大,也沒有任何人說過他和妻子是天生的一對,但他“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像是在一個遙遠的魔法國度裡當海盜,充滿了無盡的冒險和無盡的寶藏。”

特別是在巴克曼被一個搶劫案的劫匪開槍打中膝蓋時,他的妻子,當時還只是他的女朋友,無微不至地照顧他,撐起了他們的生活,沒有讓生活垮塌,巴克曼說“妻子才是那個捱了一槍的人。”妻子所做的一切都“被看見”了,足以說明他對妻子的愛有多深。

讓孩子知道父母恩愛,能夠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可以讓他們體會什麼是最好的感情。在愛的滋養下長大的孩子,會更自信,也會像父母那樣,努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什麼是愛?兩個人相愛,不一定需要性格一樣,也不一定要興趣愛好相同,外表看上去有多般配。是否般配全在兩個人的心裡。愛是理解,是接納,是包容。在這一點上,巴克曼特意囑咐兒子,“不要找一個愛你優點的姑娘,找一個能夠包容你缺點的姑娘吧。

第三部分:戰爭以及善惡

在機場行李傳送帶旁的地面上有一道黃線,旁邊還寫著“請現在黃線後面”,如果每個人都站在黃線後面,那麼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行李。

但是有人按奈不住了,說“我要站得更近”,於是他越過了黃線,緊跟著越來越多的人也越過了黃線,現在沒人能看到自己的行李從傳送帶上過來了。越過黃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點點好處,但這會影響其他人的利益。當人們開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無視規則的時候,就有可能爆發戰爭。

從機場行李傳送帶講到戰爭,恐怕也只有巴克曼能做到了。

是的,這個世界有它執行的法則,在人生的每一個小群體中,人們會不自覺地把周圍的人劃分成兩個群體:強者和弱者。但巴克曼說,在兩者之間,其實還有一類人是最危險的群體。他們害怕跌到弱者的一方,又對強者無計可施,於是總是對弱者拳打腳踢。他們總會以莫須有的藉口,把弱小的人推到牆角。

所有的父母都很害怕,害怕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更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巴克曼經歷過這兩種處境,深知其中的滋味很不好受。

孩子的人格養成與家庭生活有密切關聯,父母教養方式不當,缺乏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很容易導致孩子成為霸凌的施暴者。對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強者,巴克曼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強者,是不會去欺負弱者的,動手打人才是無力的表現,但是如果為了保護弱小,有時候就必須戰鬥。

這個世界沒有辦法不存在邪惡,惡的另一面就是善,我們能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世界的真相,不要站錯隊,多留心身邊發生的美好的小事,時刻懷著感恩的心,珍惜這些美好,相信善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

雖然我們偶爾會在新聞中看到因為善良而被欺負的事件,比如江歌事件,但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丟掉自己的初心,善意是一種選擇,告訴自己的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勇敢的面對,要記得行善,能夠站出來為自己的選擇做出應有的行動。

人生是一場修行,而養育孩子更是這場修行的重要階段,為人父母並沒有說明書,從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到關生活、人生哲理,所有父母都會面臨許多囧事趣事,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借鑑巴克曼的做法。謹以此書,獻給一直在修行路上的所有父母。#愛是個動詞##育兒事務所#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之間搶玩具,家長這樣處理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