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上個星期表妹抱著出生還不到一個月的外甥去了醫院,寶寶身上起了很多紅點點,癢得直哭,還差點用手撓破。

還好醫生表示問題不大,擦拭一些藥膏就好,囑咐表妹別把孩子保護得“太好”。

新生兒其實沒有那麼怕冷,尤其東北室內有暖氣,用包襁褓得太嚴太厚,容易讓寶寶得“捂熱綜合徵”,好心辦壞事就沒必要了。

其實這類錯誤父母常犯,都覺得新生兒嬌嫩,生怕他凍著。

包襁褓幾乎是所有家長都會用到的技巧,為什麼也會有翻車的時候呢?那是因為襁褓並非萬能,用的情況不對,或者包得太過嚴實,反而可能讓寶寶受傷。

為何家長們都喜歡給寶寶包襁褓?

事實上,地球上大多數種族和地區,都喜歡把嬰兒包在襁褓裡,這是有原因的。

包襁褓可以給嬰兒營造一種仍在媽媽的子宮裡的錯覺,這樣的強烈認同感會讓他很有安全感,減少哭鬧,更快入睡;有安撫嬰兒的作用,有助於提升睡眠質量;有研究表明,包襁褓對腸絞痛也有幫助,如果寶寶有這樣的表現,家長們可以嘗試。

說白了,包襁褓是一種能解放家長雙手、方便養育的方式,自然受到人類世界的歡迎啦~寶寶自己也很喜歡。

可凡事皆有兩面性,包襁褓並不只是簡簡單單把孩子裹住,如果方式不當就會產生壞影響,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心裡苦啊!

包襁褓的危害:

首先,嬰兒會面臨猝死的風險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是有科學研究資料的。

當嬰兒處於側臥或俯臥的姿勢時,如果包在襁褓中,就會有猝死的危險,特別是超過半歲的嬰兒猝死率更是嚇人。

其次,會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

有的家長不會正確包襁褓,除了把嬰兒的上半身綁緊,還會把雙腿也綁得死死的,變成了“蠟燭包”。

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這種風俗,認為這麼綁腿寶寶的腿長大以後就會又長又直。

事實上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捆綁上半身沒問題,會讓寶寶有安全感,但捆綁下半身不僅會讓寶寶施展不開,反而可能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

嚴重情況下,甚至會讓嬰兒落下腿疼、跛行、或終生殘疾,這就是不可逆的傷害了。

這也是我國北方的DDH(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病率高於南方的原因之一。

嬰兒的下半身最好處於放鬆狀態,讓髖關節自由活動,這樣股骨頭才會更穩地嵌在髖臼窩中,否則把小腿拉得筆直,容易導致股骨頭從髖臼窩中滑落,給腿部帶來傷害。

臀部發育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家長們千萬要長點心啊!

氣溫過高時,不宜給嬰兒裹包襁褓

前文中表妹的例子就很典型,很多家長原本是想降低新生兒的驚跳反射,想讓他睡個好覺,結果包得太緊不透氣。

嬰兒的新陳代謝本就比成人快,若是出了汗無法散出去,就容易患上侮辱綜合徵,導致面板問題還是輕的,嚴重情況可能會讓寶寶猝死,不可忽視。

另外,有的寶寶不喜歡被裹住的感覺,如果把他放到襁褓裡就大哭或反抗,那就彆強迫他了,趕快把寶寶抱出來吧,安撫方式並不只有這一種。

最後,包襁褓再好也不要一直用,適當讓孩子“出來”透透氣。

隨著嬰兒的逐漸長大,對包襁褓的依賴性也沒有那麼強了,玩的時間也慢慢多起來,他們需要透過探索瞭解這個新世界。

此時如果再緊緊裹住他們,恐怕就要影響正常發育成長了,包括體力和心智。

一般來說,七個月以上的嬰兒就需要停掉包襁褓了,不過也要看每個嬰兒的成長特點,如果寶寶這樣特別有安全感,再持續一段時間也沒關係。

給寶寶包襁褓的正確開啟方式:

給嬰兒包襁褓時一定要在下方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寶寶可以隨意蜷曲腿部,並且向外伸展。一來這樣不會讓寶寶感覺太束縛,二來也能保證寶寶的髖關節自然發育。

首先選擇一塊乾淨柔軟的方布,摺疊好其中的一個角後,把寶寶放在上面,保持肩膀與布邊平齊。

然後,分別把兩邊的手臂放至身側,用布壓住。

最後,在保留有足夠空間任孩子施展的情況下,摺疊好布的底部,就成為襁褓啦。

最主要的原則是上緊下松,包襁褓時從左到右再到底部。

平時若寶寶不哭不鬧,沒什麼特殊情況,是不用包襁褓的,作為安撫方式使用就好。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孩子越稱讚,反而越輸不起?可從這四點著手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