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中國有句話叫做:言傳身教。

這是親子教育的一句至理名言。

孩子之間的差距,更多的是在家庭環境教育方面,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周圍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比如古時候的“孟母三遷 “。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

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

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

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

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

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誠然,我們無法和孟母相提並論。

但為人父母,我們的努力去做好自己,努力使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接受自己的缺陷,努力去做孩子的榜樣。

因為,孩子從出生都在發現新事物,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展現在孩子的眼光之下,他會去模仿你的一切。

作為父母,你的善良、你的樂觀積極、你的勇敢、你不斷學習的人生態度,這些,會給你的孩子帶來比成績,重要一百倍的收穫,且終生受益。

如果父母總是消極厭世,情緒低落,那麼孩子的大腦就會裝滿憂愁,讓他產生困惑,懷疑父母是否愛自己?

不打罵不成才”的這句中國古話,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育兒觀念。

然而,孩子揍過之後真的改了嗎?其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依舊我行我素。

如果你經常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動手揍過,你會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會逐漸地倒退。

因為,你對他的動手懲罰,口頭的脅迫已經讓他厭煩了,學習這項必做的事情,沒辦法反抗作為父母的你,卻可以把這些負面情緒發洩在學習上。

所有教你育兒的觀念中,萬變不離其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自我改造。

你需要學會情緒穩定、學會溝通,學會給你的孩子尊重和平等,只要你學會這些,那帶孩子這件事就不再是人生難題了。

紀伯倫有詩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不一樣的,科學的育兒方法只是理性地給予建議,我們不能全部去照搬,你只有經過觀察、實踐,才能判斷哪種是最合適的,才能因材施教。

在你的養育過程中,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了解每個階段的特點,然後儘量用開放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把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引導。

作為父母的你需要多探討、多研究,從生活、生理、心理出發,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育兒先育己,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2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讓孩子運動一年花費2.2萬?卻很值得,運動讓孩子既聰明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