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微博視訊,看了讓人痛心。視訊中男孩揪著母親長髮不放,邊哭邊喊:“打死你。”
男孩戾氣沖天,而媽媽只是死死地拽著自己頭髮,想從孩子手裡掙脫出來。全程媽媽沒有責罵孩子一聲,最多隻是做個嚇唬的手勢。最後路人看不下去,紛紛上前幫忙。
這種無視孩子暴戾發洩行為的做法,到底是愛孩子,還是無知?
媽媽的一時縱容只會助長孩子暴力行為。這種行為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益處,相反,或許會讓他們承受痛苦與折磨。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要及時糾正,避免孩子以後犯同樣的錯誤。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錯過改錯的機會。
袁榮親說:放縱型溺愛會導致孩子心中根本沒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點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最終也會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是他們的地獄。
縱容孩子,只是在幫助他毀掉自己。
1、 縱容,讓孩子不懂規則邊界河南鄭州的張先生買了一輛新車,停在小區停車場裡。結果,他女兒告訴他有小孩子在劃他的車。
張先生跑到停車場,看到一個小男孩正拿著玩具槍,在車子引擎蓋上亂畫。
看著引擎蓋上被劃滿細小的痕跡,張先生氣不打一處來。可是他不敢打也不敢罵,就直接把孩子“拎”至樓上鄰居家。
張先生跟孩子奶奶說明事情緣由,併到物業調取孩子劃車監控。孩子奶奶非但沒有教育孩子,反而投訴張先生:對孩子動粗,嚇著孩子了,需要賠償醫藥費。
張先生表示:大家孩子都很嬌貴,他沒有打罵孩子。但孩子做錯事,就要承擔責任。孩子母親卻表示自己孩子只是孩子,也不會說謊。
自己新車被刮,反遭投訴,張先生感到既無奈也無語。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當孩子犯錯,父母不是教育而是以‘他還是孩子’加以縱容。指不定哪天,他就大禍臨頭。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當“熊孩子”犯錯時,88.5%的受訪者反對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
之前天涯論壇上有個帖子:有個母親帶兒子在餐廳吃飯。因兒子喜歡亂跑,騷擾到鄰桌,別人把他甩開後,孩子居然動手打人,結果被人家狠狠甩了耳光。這位媽媽為此很生氣。
她認為:小孩子亂跑亂跳是正常的,去抓別人的菜也是正常的,因為她兒子“有這個習慣”。
媽媽你覺得正常,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但你心中的“乖”孩子,不是別人眼中的好寶貝。
孩子犯錯捨不得管教,自己寵著慣著,還強迫別人讓著忍著。孰不知:對孩子的百般縱容,不是愛孩子,而是對孩子的變相摧殘。
所有的無原則袒護、無理由縱容,都是在把孩子推向深淵。
2、 縱容,讓孩子不懂行為邊界作家於青曾說:當你不把孩子當作完整的獨立思想體看待時,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用不著擁有理性,不用為自己的舉動負責,更不用考慮他人的感受,一個完全的利己主義者就此養成。
今年5月,在廣西百色隆林縣,一個14歲的孩子騎著一輛無牌照的二輪摩托車,載著三個人去玩。
執勤交警發現後,將他們的車輛依法查扣,並打電話告知載人孩子父親。沒想到父親卻在電話裡對民警大發脾氣,還辱罵民警。
幾天後,載人孩子夥同他人,趁民警不備,潛入派出所把摩托車偷了出來。民警再次將涉案摩托車拉回扣押,孩子父親竟在電話裡再次辱罵民警。
兩日後,父親與多名親屬3次大鬧派出所。父親不但不聽民警勸導,還一直辱罵、推搡民警,甚至揚言要殺死派出所所長。
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孩子未成年,你惹他冒火,他十二三歲殺你(民警)都不犯法”。
家長的威脅話語,讓人聽了不禁全身戰慄。這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做出來的樣子。
孩子敢違法騎摩托車上路,並潛入派出所偷盜,完全是父母縱容的結果。被無底線喂大的孩子,最終會無底線地對待自己的父母。
去年底,湖南衡南發生了一起13歲小學生錘殺父母慘案。父親生前驕縱孩子成性:孩子偷家裡2萬元錢,父親不敢說教;孩子沉迷上網,他親自騎摩托車送到網咖。最終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弒殺。
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真的,毫無原則的愛,不僅賠上孩子的一生,也會搭上自己的一生。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當孩子做錯了事,父母必須果斷予以糾正與指導:讓他明白什麼話可以說,懂得哪些事可以做。明確行為界限,在孩子越界時做出恰當的懲罰,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和責任意識。
3、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孩子從小被百般縱容、一味遷就,最終都是以溺愛開始,以憤怒和寒心告終。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培養具有獨立自主與規則意識的孩子。
1)關愛孩子,讓孩子經歷應有的磨練
著名教育家B.M.西格爾曾說:父母的關愛是孩子需要的維生素,但應當牢記,孩子需要正常劑量的維生素,缺它不可,過多無益。
《少年說》中,一位12歲少女感謝媽媽送給她特殊的“成人禮”,4天徒步88公里戈壁灘。開始她想過放棄,甚至埋怨媽媽。
徒步過程中,她看到了隊友們的堅持,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過程歷練讓她變得自信、勇敢、獨立。
父母不僅要愛孩子,同時還要嚴格地要求孩子,給孩子適當磨練。父母愛孩子最合理的方式是愛限兼施,既要懂得愛護孩子,也要明白限制孩子的重要性。
2)尊重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動手能力
8歲時,出門父母還用擔子挑著;在學校,老師稍嚴厲一點,父母第二天就會找到學校。父母相繼去世後,他賣光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到處討飯吃。最終因生活不能自理,活活餓死在家中。
有人說:“真沒見過這樣的孩子,寧願餓死、凍死,也不幹活。”追根溯源,楊鎖實則是被父母溺愛死的。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父母是無法替代的,就像吃飯、喝水。孩子是個具有自主性和發展潛力的個體,父母不應事事包辦替代,而應該讓孩人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3)鼓勵孩子,讓孩子充分融入集體
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脫離社會生活。父母應鼓勵孩子多與同齡人交往,有助於提高孩子人際交往的技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交往過程中,不僅能開闊孩子視野,還能讓孩子與她人溝通和傾訴,學會排解自己的煩惱,懂得理解別人的困惑。
善於與人友好交往的孩子,不僅能贏得大家更多的喜愛和關注,同時更懂得與世界友好相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孩子是在同伴交往中長大的,這幫助孩子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4、 愛孩子,就教會孩子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俞敏洪說: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Sunny更近一些。
去年,一個身穿黃色衣服的小女孩,蹲在垃圾桶旁吃冰淇淋的照片傳遍了網路。照處中女孩只有兩歲。跟隨媽媽一起坐公車,媽媽說:“雪糕不能滴到別人車上,你去垃圾桶旁吃。”
愛孩子,是教會孩子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愛孩子,是教會孩子成為一個有原則、有底限,懂得尊重她人的人。
---THE END---
嗨!我是南腔北調,愛閱讀、樂分享,適時保持沉默的職場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