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是總是遇到一些小事就哭,不合意就哭,特別是在公眾場合的時候,家長一方面要安撫孩子,一方面還要接受其他人不滿的目光,是非常崩潰的。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為什麼孩子總是哭泣不止,在嚎啕大哭的背後它們到底需要什麼,以及我們該怎樣迴應他們才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關心的同時,學會使用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
在這一期分享中,我們談一下孩子為什麼總愛哭泣以及家長可以如何恰當的迴應孩子。
成年人總愛嘮叨是因為他們感到自己說的話沒有被對方迴應或沒有被接受,只好反覆的說。
總愛抱怨是因為他們內心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又不好意思直說,所以就抱怨,比如媽媽很想爸爸幫著分擔家務,就會抱怨很累很苦,其實是希望爸爸能聽得懂自覺幫忙。
咱們再想想,孩子為什麼總愛哭泣呢?有沒有可能孩子也只是希望通過哭泣這種表達方式來宣洩他的情緒,表達ta的需求呢?
現實生活中,家長會如何習慣性的對孩子的哭泣做出反應呢?以及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怎樣的態度。我們來盤點一下:
遇到一點兒事就哭!真沒出息!
——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自尊被打擊
哭哭啼啼的,煩死人了!
——孩子感受來自家長的反感
你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丟到大街上不管了!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威脅和恐嚇
你自己考試不及格,還好意思哭成這樣!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斥責
去去,到一邊兒哭去,哭完了再回來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冷漠
男子漢這麼愛哭呢,咋像個小姑娘呢?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嘲笑
不許哭!別哭了!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制止
打針一點兒也不痛,怎麼哭成這樣呢?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否定
不要哭了,媽媽給糖你吃好吧?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誘惑
行了行了,別哭了,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妥協
當家長這樣長期錯誤的迴應孩子的哭泣後,孩子可能不敢在家長面前哭了,但會壓抑情緒,影響他正常的心理髮展;
也可能孩子會更大聲、更持久的用哭泣來讓家長看到他的感受和需求,
也可能孩子學會了以後利用哭泣來換取家長的妥協與喜愛的東西。
那麼,家長究竟應該怎樣恰當的迴應孩子的哭泣呢?首先,我們會認識到哭泣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哭泣只是一個訊號,是孩子在表達他的某種情緒,比如害怕、委屈、失望、悲傷、壓力、無助。
ta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接納、安慰、支援、關愛。
家長要做的很簡單,就是接納、迴應ta的情緒就可以,去尊重孩子哭泣的權利、傾聽孩子的心裡話,並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這樣充滿接納與尊重的成長環境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更加容易去覺察、接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同時,ta也會發現,ta不僅可以選擇用哭泣,也可以選擇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消極的情緒。
小 結
1、與抱怨類似,孩子哭是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表達ta的某種需要或宣洩某種情感。哭泣是一個訊號。
2、家長錯誤的迴應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壓抑情感,或者學會用哭泣作為和家長交換的手段,更加變本加厲地哭泣。
3、正確的方式是允許孩子哭,接納ta背後的情緒。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是能夠被接受後,ta也會慢慢學會用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
山青雲白心理:在乎你的感受;懂得你的苦痛;看見你的力量和堅韌;助你的心,有山的寬厚,雲的柔軟;山青雲白,溫暖相伴。(微信公眾號 ID:sqyb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