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8歲的小軒,6歲時走路偶爾會說“腳痛”,這兩年,放學回家走路時間一長或是上完體育課後孩子總說“腳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沒有重視,但最近一陣孩子一跑步就容易摔倒,走路的姿勢也與普通人不大一樣,家長這才警惕起來,帶孩子來到仁慈醫院足踝科就診。足踝科曹廣超主任給孩子做了仔細的查體:雙側足縱弓塌陷、前足外翻、跟骨外翻畸形,足內側疼痛。診斷為雙側平足症。

扁平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足部畸形,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均可發生。該畸形以足弓降低或消失為主要特點,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併發足部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導致下肢疼痛、無力,行走受限等臨床症狀,稱為“平足症”。

小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扁平足畸形、足部疼痛,曹主任手術團隊詳細詢問病史、檢查和查體,明確了手術適應證,確定患者適合微創手術放置距下關節制動器,愈後效果好。

第二天,曹廣超主任王巖巖手術團隊為小患者進行了雙側距下關節固定+跟腱鬆解術。該手術創傷小,只在跟腱表面取3個0.5cm小切口;另取外踝前下方1cm切口,放置制動器以穩定距下關節,術中即刻拍片顯示足弓明顯改善,扁平足畸形得到了完全糾正,並且足背較小切口,不會遺留大的瘢痕,不影響美觀。手術很成功,家長很滿意。

術後第二天,小軒就石膏固定出院了,曹主任說孩子固定一月後複查,到時候就能下地行走,走路不痛,也會走得很穩。

扁平足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扁平足畸形俗稱“平腳板”,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腳部疾病。扁平足不可怕,甚至可以踢球踢進世界盃。但產生疼痛、保守無效,或者影響兒童的足部發育,則需要早期干預。

曹主任表示,平足症患者早期行走時疲乏無力,隨著病情發展,病人可以自己發現足弓外形塌陷,往往用足內側行走,可能出現跛行,足部骨關節及軟組織出現病變,當其跟骨外翻和前足外展明顯時,可出現跟骨和外踝之間的撞擊、疼痛,不能正常穿鞋等。病人還可表現出距下關節等足部關節的退行性變及關節炎、關節僵硬,出現足部明顯疼痛,還可造成整個下肢或脊柱出現代償性變。

“平足症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以保守治療為主。對於後天性平足症,可透過注意避免久站,適當運動,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營養均衡,避免肥胖和穿不合適的鞋等來預防。”曹主任說。

2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肛裂了,不願意拉粑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