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墨墨,你今天出來好早啊。”我驚奇地問。

“對啊,我今天換衣服快快的,墊子也早就收好了。”孩子笑嘻嘻地回答我。

“哦,做得不錯啊!”我讚賞道。

“對啊,我以後做事不能太慢,不然媽媽會著急的。”墨墨補充道。

看著孩子的改變,我深感欣慰。

要知道她以前可是非常慢的。

不過因為上週的事可能給墨墨上了一課,所以她改變了。

事情是這樣的:“磨,磨,忒能磨,磨磨蹭蹭的,就你最慢,保安都上來鎖門了,走啊!你媽來了,快走啊!……”

上週孩子有舞蹈課,我下班回來剛走到學校門口,就聽奶奶邊說邊帶著她從學校出來了。

我從馬路對面往過走,遠遠看見孩子站在那裡情緒不高,我剛走到她身邊,她“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趕緊蹲下來抱了抱她,心裡就知道她大概是被奶奶訓了,奶奶看到後有點尷尬解釋說:“剛才我說她了,太慢了,最後一個才收拾完!”言語中有些憤怒,彷彿孩子做錯了什麼。

孩子這時對奶奶有些抗拒,不想跟奶奶一起走,於是悄悄走到另一邊,我看孩子有點躲閃,又安慰她:“墨墨,沒事,奶奶就是這樣,她只是習慣了唸叨,沒什麼惡意的”。

奶奶看到孩子這樣也明白什麼意思了,就獨自一人先走了。

我把孩子拉到我的身邊,轉而溫柔地問她:“你跟媽媽說一說,你今天下午做什麼了才導致最後一個出來的?”我想聽聽孩子的解釋,既然她剛才哭了,肯定是覺得委屈,必須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她還是不開心,撇著嘴,悶悶不樂,聽我問她,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媽媽,我是等大家都走了,才把墊子最後一個放上去的,還有我穿得厚,比她們多穿了條秋褲。”

聽完孩子的解釋,我笑了笑說:“好的,媽媽知道了,大家放墊子時候你沒跟大家一起擠,說明你很懂事,知道禮讓,媽媽覺得你做得好,值得表揚,你又比別人多穿了一條褲子,所以換衣服的時候就落在後面了是吧!”

孩子一聽我說完,連連回答:“是的,媽媽,是這樣的。”孩子能感覺到我理解她,很開心。

我繼續說到:“那麼,我們下次再換衣服的時候稍微快點就可以了。”

孩子一邊點頭一邊說:“嗯,是的,媽媽說得對。”

我本來想跟孩子說“奶奶還給你拿書包,還給我們做飯,你別生氣了!”但是我想不能這樣,不讓孩子養成受委屈的習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應該轉換一種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於是我對她說:“如果奶奶下次說你,你就跟奶奶直接說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你得表達你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別人才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從而理解你。如果你什麼也不說,受傷害的還是你,如果奶奶要是一直說你,你就對奶奶說:‘奶奶,我知道了,我下次儘量快點’這樣奶奶就不會再說你了。”

孩子聽了若有所思,點了點頭,大概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其實我沒覺得孩子“慢”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需要肌肉跟精細運動,以及手眼相協調才可以完成,孩子從不會到會,有一個過程。為什麼總是要催促孩子呢?

再說孩子慢也是有原因的,後來孩子還跟我說舞蹈課中間去了一趟衛生間,沒想到的是地上有水,孩子沒注意,進去就摔了一跤,出來又摔了一跤。結果把屁股摔疼了,其他小朋友還笑話她!她心裡本來就很難過,不想出來奶奶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她說了一通,孩子覺得很委屈。

想想就算是我們大人也經歷過這些,情緒難免會低落,穿衣服也會慢。於是我想來想去,得跟婆婆說一下這件事情,得讓她明白孩子慢的原因,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先問而不是先訓斥。

早上我看婆婆在做飯就走過去幫忙,一邊幫忙,一邊閒聊,我對她說:“媽,昨天是不是墨墨氣到你了?

“沒事,墨墨還是孩子。”婆婆回答。

“媽,其實孩子有時候慢也是有原因的。”

“能有啥原因,還不跟你一樣都是能磨嘰,都是慢性子!”婆婆滿不在乎地說。

“媽,不是你想的那樣,孩子昨天上廁所的時候摔倒了,把屁股摔著了,所以慢了些,就像你們上了年紀走路,腿疼是一樣的道理,她不是故意的。”聽我一說,婆婆好像明白了。

因為前段時間婆婆腿疼得厲害,走路非常慢,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看她走路的表情就知道很疼,所以我們也很理解她。

“是哦,你說得對,我有時候就是這樣,只憑自己主觀判斷,並不瞭解事情的真相,看來我是冤枉孩子了。”婆婆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我們正聊著天,孩子就跑進廚房。奶奶見狀就對孩子說:“墨墨對不起啊,奶奶昨天冤枉你了。”

孩子一聽奶奶第一次道歉,有點新鮮,笑著跑開了,邊跑邊說:“奶奶,沒關係。”

於是就有了孩子的改變。

現在社會節奏很快,我們和老人總是對孩子心存期待,只是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如果我們總是催孩子,孩子就會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越催孩子反而會越慢。

我們要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慢,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內心強大,有些事情我們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過度計較;遇到自己被誤解需要及時說出來,也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5歲小男孩跟著奶奶去賣花,奶奶把花束取出來交給小孫兒,他很慎重歡喜地接過花,抽出一根草繩綁在了花上,他想打個蝴蝶結,可是手指繞來繞去結就是打不好,奶奶就不高興了把孩子罵了一通。

正好這一幕被作者看到,她趕緊安撫了老人,並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她想孩子終究是能學會的,只是需要時間而已。是的,孩子要學會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從慢到快的過程,因為有了慢和好,才能有快和更好。

龍春華老師曾說,我願意跟著蝸牛去散步,而不是牽著蝸牛或者拽著蝸牛往前走。

我覺得她說得對,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允許孩子慢慢來,按他自己的節奏來。

那當我們覺得孩子慢的時候,該這麼做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1.孩子慢的時候先問原因

現在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慢,不管三七二十一對孩子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或者訓斥,孩子也許有話想說也被我們的架勢給嚇壞了。

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反而會心生抱怨。

我們要做的就是問問孩子之所以慢,是因為什麼?

2.和孩子共情

當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自然就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被理解,也願意把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從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3.如果不小心冤枉了孩子,一定要及時道歉

有的父母沒問原因就對孩子一頓斥責,過後聽到孩子的解釋才發現自己做錯了,但是礙於自己是父母,不好意思道歉。

其實錯了就是錯了,如果我們及時道歉孩子反而會更敬重我們,畢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於我們做父母的也是如此。

4.多鼓勵孩子,做積極正面的引導

孩子還小,正在慢慢長大,我們看到他慢,可以做積極正面的引導,或者跟孩子玩遊戲:看誰做事情做得快,可以讓孩子贏,孩子有了自信心,就會做得快些。

現在我遇到關於孩子的問題都很淡定和從容,對孩子也不再焦慮,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節奏,允許孩子慢慢來。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感受。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花期,總會在適合他的季節開放,我們只要靜待花開就好。

作者簡介:墨墨媽媽:6歲女孩的媽媽,80後建築師,喜歡畫畫,喜歡學習,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堅持親子閱讀和高質量陪伴,希望和孩子同學習共成長,做努力的媽媽!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胎是兒子,二胎難道80%也是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