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春節,對於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每個人來講,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但是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講,可以利用這個小長假好好地陪陪孩子,應該是所有父母的心願之一吧!

不過,閨蜜提起去年那個比較漫長的假期,還是會有些頭疼。

從寶寶半歲斷奶,自己上班開始,到寶寶3歲的這個春節假,是他們夫妻二人共同陪伴孩子最長的一段時間。

然而就是在這段時間,她發現一直由姥姥帶大的寶寶,在自己平日裡忙忙碌碌中,竟然沒有察覺到,還有這些急需改變的地方。而其中,這3個方面是當務之急,如果沒有調整,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步伐。

【依賴性強,不願思考】

在假期陪伴寶寶玩耍的時候,作為媽媽,她很快就發現,寶寶的依賴性太強。

過去只是覺得孩子長時間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是一種變相的撒嬌罷了。可是,真正朝夕相處之後,才發現,寶寶遇到任何問題,總是不假思索的開始求助於媽媽。

小到每天的穿衣吃飯、洗臉刷牙等等,只要閨蜜在身邊,寶寶就各種地賴皮著,自己不動手;再如玩玩具,比如積木,本來就應該小朋友自己去玩的,但是寶寶就會各種求助於媽媽,讓媽媽幫忙擺高高,讓媽媽幫助設計應該怎麼搭建;和寶寶親子共讀,有些繪本里會有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寶寶也總是不假思索的就讓媽媽來解答……

然後閨蜜又想起來,在疫情之前,但凡帶寶寶外出,倘若寶寶想和其他小朋友玩,也總是要閨蜜先幫忙和小朋友打招呼,否則,寧可自己生悶氣,也不會主動和小朋友先說話。

閨蜜有些焦慮:這就是寶寶不能獨立的表現。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思考,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倘若總是依賴於媽媽,媽媽又能陪伴孩子多少年呢?

寶寶長大之後,心理上會比同齡人脆弱,經不得任何風雨。但,人生的旅途,怎會沒有風雨坎坷?

所以,在能夠讓寶寶獨立的時候,家長就不要代勞,過於保護;要鼓勵寶寶自己動腦子完成事情,甚至適當給孩子一些挑戰,當然別忘了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讓他擁有滿滿的成就感才好。

【專注力不好,做事情虎頭蛇尾】

閨蜜同時發現,她家寶寶的專注力非常不好。

通常寶寶坐在自己的玩具屋裡,周邊擺了一堆的玩具,卻很少能夠專注的玩上10分鐘。

這裡面當然有姥姥的格外關心:一會兒問問寶寶熱不熱?一會兒問問寶寶渴不渴?可謂是動輒就噓寒問暖,實則是不斷地在打擾寶寶的專注力。

另外,琳琅滿目的玩具,也是讓寶寶三心二意的原因之一。玩具越多,寶寶越不能夠專注的去玩,拿拿這個,摸摸那個,注意力很容易就分散了。

閨蜜和自己的媽媽進行了及時的溝通,儘量讓寶寶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可以獨立的玩耍,而不去打擾;另外,有目標地收拾了寶寶的玩具,每次只拿出1-2種玩具,讓寶寶去發掘新的玩法。

這樣,既有利於寶寶的獨立能力,還鍛鍊了寶寶的思考能力。

事實上,不能夠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講,就意味著自己的學習、生活都沒有效率,動輒三分鐘熱度,實則什麼都做不好,長大之後,工作上也定然會如此,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責任感。

【不懂的情緒控制,窩裡橫】

去年過年因為疫情使然,大家都不得不呆在家中。大人尚且覺得有些煩躁,孩子更是如此。

閨蜜家寶寶總是想要出去玩,這當然是不能如願的。於是孩子就會在家裡發脾氣,扔東西,並且大聲和姥姥吵鬧,甚至跑到樓梯口大聲喧譁。

而且寶寶一旦發脾氣,還喜歡扔東西,家裡的電視已經被寶寶扔東西時碎了屏。

姥姥有時卻還說,有脾氣的孩子將來也會有本事,總比那些動輒就唯唯諾諾的孩子強。然而,當寶寶在外面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他只會哭著找媽媽,絲毫沒有在家中的氣勢。

雖然說3歲的寶寶,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完全不懂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一定是有問題的。

比如寶寶想要做的事情,一旦沒有如願以償,在家中就是嗷嗷大叫、作天作地;在外面則畏畏縮縮,膽小如鼠。

然而當孩子長大成人,獨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一直圍著他轉,他的願望也不會隨時得到滿足。如果不懂得迂迴,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一定會受到更多的傷害。

而孩子在遭遇到拒絕、挫折的時候,不會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更不會理智地解決問題;失敗就成為一種必然。

透過那段時間的觀察,閨蜜在今年最費心費力的事情,也是她最為注意的點,就是點點滴滴地陪伴著寶寶、改變著寶寶。畢竟,老人能夠帶給寶寶的,是吃好喝好,甚至有那麼一點點的溺愛。

而需要父母操心的地方,萬萬馬虎不得。畢竟孩子的成長,也只有這麼一回,不可逆轉。

假期中的父母,在開心地陪伴孩子之餘,也要仔細的觀察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小錯誤哦。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受益終身,如何培養孩子收拾東西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