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開始,先分享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現象。

第一個是在咱們中國。銀川市田富喜老人家裡,連續出了四個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後輩。

2008年,田富喜老人老大的兒子田婉洲考入北京大學後來讀了碩士;2009年老二的女兒田蕊考入清華大學一直讀到博士;2013年老三的兒子田舟琪考入福建工程學院後考上了碩士研究生;老四的兒子甘劍英(外孫)被保送清華大學。

老人家常常告誡孩子和孫子,要勤慎,勤為無價寶,慎為護身符,不能養成睡懶覺的習慣。

在做人方面,他經常提到家裡的衣食住行都來之不易,讓孩子學會感恩、節儉、孝順等品質。

在學習上,他要求孩子要樹立目標,不管學習有多大的困難,千萬不要害怕。

他會督促孩子們寫作業,寫完作業要看書,自己也會以身作則。

家裡沒有打麻將、吵架等不好的情況。良好的家庭環境,更有利於孩子們安心學習。

為了讓孩子們不變成書呆子,大人們還要求孩子們大學的假期一定要接觸社會外出打工,去體驗生活的艱辛,用自己掙來的錢交學費或生活費,從而瞭解什麼叫知識改變命運。

老人總結道,對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要抓,早講早好,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有規矩,有責任,要勤奮,保持進取心,並要長期堅持下去,這樣教育出來的娃娃都不會差。

再講一個大洋彼岸的例子,Liltay是來自美國的未成年女孩,靠著在網路上炫富、罵髒話博眼球當網紅。

除了炫富,她還“攻擊”圍觀的網友,說他們是“窮鬼”,聲稱“這個馬桶都比你的房租貴”、“我喝的酒就足夠支付你們的大學學費了”……

後來有人爆料說,其實就是她的爸媽一手打造了她這個樣子來博得關注。。。

父母這樣的三觀,讓這個還沒成年的小女孩,小小年紀就成了媒體批判的焦點。

人生的路還很長很長,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Liltay,可預料得到,得將面臨多少困難!

兩個例子,結果有天壤之別,但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都是孩子有怎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而這三觀的形成過程,一開始都是父母、家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三樣東西,就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沙漠裡的指南針,沒有正確的方向,就算能力再強,也到不了終點,結不了好果子。

什麼是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世界並沒有確切的定義。但回頭來看人類的發展歷程,對真、善、美孜孜不倦地追求,是讓整個人類世界不斷變得更加美好的主要動力。

那具體一點,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有這麼幾點,跟大家交流交流。

1、制定明確、具體的三觀條目,並把它視覺化。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但由於三觀本身的定義就比較寬廣,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加上這個事並不是馬上能見效的,沒有及時的正反饋激勵,因此久而久之就被忽略了,典型的“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

好一點的做法是,圍繞真、善、美的大方向,大人們可以將明確要做的事項都寫下來,甚至可以貼到家裡顯眼的地方。

比如類似上文田老人提到的 “假期一定要接觸社會外出打工”、“要勤慎,勤為無價寶”等等這樣明確的點。

這樣,哪怕家長平常再忙,或者自我控制能力再弱,看到這些貼出來的“家觀”,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提醒自己、孩子注意了。

前陣子抖音上很火的“10條家規”,就是一個挺好的應用例子。

2、大人們要以身作則,自己先能做到。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孩子所有的表現都一定是折射。就是說這個孩子,任何一個表現,基本就是他父母的水準。

因此,家長自己的表現很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無時無刻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如果家長自己都在混日子,那憑什麼要求孩子以後有成就?

如果家長自己輕易就被生活打垮,那又怎能要求孩子要堅持?

3、條件塑造,心理暗示。

可以在家裡佈置表達正確三觀的書籍,讓孩子隨時隨手就能看得到。

可以多帶孩子去感受真實世界裡的正能量場景,比如義工活動、展會講座、感覺大自然等,並及時給孩子講解裡面蘊含的真善美,在實踐中加強觀念的樹立。

可以在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中,潤物細無聲般地將正確的觀念傳遞給孩子。

可以設計一個全家人的打卡比賽,比一比大家在堅持一些事情上,看看誰能保持更多天。

當然事情的選擇邏輯都是以正確的三觀為前提,然後大人們可以故意讓一讓孩子,以給到他們階段性的正反饋,慢慢形成習慣。

育兒不易,希望以上能夠對大家有用,也祝願更多的孩子們能早早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課,為這世界增加一點點美好 :)

推薦閱讀:

參考:

1、“銀川一家庭考出3個清華北大學生,秘籍原來是這個…” --新訊息報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的悲劇多半源於父母——《小丑回魂》(最後有彩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