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父母不應該遵照特定的規則養育孩子,而是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然後始終相信並聽從自己的直覺。當一個母親相信自己的判斷時,這個母親就會展現出她最好的狀態,孩子也會展現出她最好的狀態。

那麼如何才能堅信自己的直覺是對的呢?或者說如何培養這種“正確的”直覺呢?這就需要我們大量閱讀優秀的育兒書。

這也是我分享育兒書裡優質理念的初衷,希望小夥伴們透過我的拋磚引玉,多讀育兒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甚至是管理學書籍,吸取精華,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甄別,來理出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

嬰幼兒的發育會受到母親養育方式的影響。因為兩個人之間只要存在接觸,特別是當他們之間存在長期的接觸時,那麼這兩個人之間就會產生影響和被影響。但是當我們面對一個孩子時,很難判斷哪些部分是源於這個孩子的天性,哪些部分是源於母親的養育方式。

甚至,當出現親子問題的時候,我們很難判斷哪些事情是起因,哪些事情是結果,比如說母親的暴躁和孩子的拖延。事實上,孩子和父母是一個整體,處於這個整體的人會對彼此發揮影響。

今天,我要分享的這本書是《看見孩子,看見自己:與不開心的孩子聊聊內心衝突》。書中主要是作者結合各種案例來說明,父母由於自身因素的限制,沒有理解孩子真正的焦慮,從而導致孩子的生理症狀加重了,父母更加誤解孩子一定是得了某種嚴重的生理疾病,但是透過各種專家會診,包括神經醫生,最後並沒有發現任何生理疾病。也就是說,嘗試各種辦法均沒有奏效。

然而,等到父母的這種誤會徹底解除後,他們幫助孩子去認識自己恐懼的原因,從而發現這些症狀正是源於這些恐懼。

比如孩子三歲半,媽媽緊張焦慮或有暴飲暴食等問題,導致孩子情緒困擾而便秘;再比如狄安娜因為姐姐日益惡化的呼吸困難,導致狄安娜害怕蜘蛛,等等。這些案例是不是聽起來不可思議呢?但是這些看起來似乎和孩子的生理症狀沒有關係的原因,在作者和其他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被父母“看到”和認識後,孩子的焦慮和恐懼慢慢得到重視,得到了針對性的治療,孩子的症狀漸漸消失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要求自己要對孩子的心理更加敏感和細心,不要因為我們的不知和疏忽,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困擾,甚至的心理傷害。那麼,當孩子面對無法言語的恐懼的時候,我們最主要做什麼呢?

發現孩子的恐懼點,引導孩子說出來,正視它。

這聽起來似乎不合乎常理,甚至有點殘忍。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其中就是一個小女孩和母親出去旅行發生了車禍,母親當場死亡,她親眼目睹了。從此,給她的內心留下了創傷。父親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只要是孩子情緒好,願意回憶當時的場景,就引導她一點點、一次次地回憶。

最開始,小女孩總是很恐懼,不斷地以哽咽而結束。重複了很多次後,慢慢地,孩子可以情緒穩定地表達當時的心情了。這說明,她可以正視媽媽離開她的這個現實和車禍現場的血腥和殘忍。

後來,我讀過一些書後,才明白這樣的方法就叫做記憶覆盤,讓孩子一點點回憶痛苦的經歷,在重複中慢慢減輕內心創傷的方法。如果像我們大部分人認為的那樣,不去正視它,那麼它可能就成為孩子心中那個無法觸碰的疙瘩,誰能保證就沒有給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種下不健康的種子呢?

正好,前不久我把這個方法用在了自己孩子貝塔的身上,效果出奇的相似。

那天和隊友去逛商場,正好遇到閨蜜一家。好不容易隊友主動提出來,讓我倆去逛,他們兩個大男人看著三個孩子。結果卻讓我膽戰心驚,我和閨蜜剛逛了十來分鐘,就接到了隊友們的電話,貝塔不見了。

經過一番緊張和心跳加速,我們找回了抽泣的貝塔。晚上回到家洗漱完畢後,我特意和貝塔躺床上聊天。開始,我假裝不經意地問他今天發生了什麼,他沒說兩個字就開始撇著嘴傷心地哭,我抱著他沒有說過多安慰的話,只是在不斷地與他共情:

“貝塔玩著玩著,發現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於是到處張望,還是沒找到,開始變得很害怕和緊張,怕找不到爸爸媽媽,再也回不到家了。貝塔很慌張,就開始到處走,到處找。因為商場的人太多了,他們都比你高,你覺得周圍的人好多好高大,擋住了你尋找爸爸媽媽的視線。本來貝塔就害怕商場的假模特,爸爸媽媽不在身邊,貝塔就更害怕了……”

就這樣,我們用了十多天,每天晚上要準備睡覺時,只要孩子不排斥的情況下,我們都這樣反覆地覆盤。慢慢地,真的看到了變化。他從開始的委屈痛哭,到後來能夠忍住委屈和我堅持覆盤完整個過程,再到最後我問他想起來那個商場會不會害怕,他都肯定地說不怕啦。

我相信我是做對了。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育兒筆記第二十九篇——孩子的遊戲網癮到底能根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