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個傳統的觀念是:養兒防老。生兒子就是養老的,女兒則沒有這個義務。

雖然現在的法律規定,贍養老人的義務兒子女兒都有,不僅是兒子的事情,但很多老人都會有這種感覺:住在兒子家裡很實在,跟住在自己家一樣;住在女兒家便覺得渾身不自在,像寄居。

問題是,現在的兒子們普遍沒有女兒懂得心疼父母,指望他們養老的話會孝敬父母嗎?有兒子的家長表示很懸。

今天遇到鄰居,隨口問她“上大學的兒子放假回來了嗎?”,沒成想引得她一頓牢騷:

“回是早就回來了,就是見不著人影。回家20天,只在家裡吃過兩次飯,整天出去跟同學、朋友聚會,我連跟他多說幾句的機會都找不著。你看人家XX家那閨女,幾乎不出去亂竄,天天晚上陪她媽去散步,陪她媽去逛街買衣服,幫著打掃衛生啥的。唉,還是養女兒貼心啊。。。。。。”

不僅鄰居這樣說,我也覺得我家的兒子是個標準的直男,很難同理到我的感受;周圍熟悉的家庭中,多數兒子長大後都沒有女兒懂事:他們熱衷於社交生活,不再喜歡依偎在父母身邊,令父母感到非常失落。

唉,這位同學,就算父母搬家沒有主動通知你,要是你隔三岔五跟父母影片,能發現不了父母搬家的事情嗎?現在的溝通方式又多又便捷,也不需要花多少錢,這麼久不跟父母聯絡,只能說父母在你眼裡的位置排名太往後了,難怪他們搬家這麼大的事情都懶得通知你。

我要搬家我也懶得說,除非孩子先聯絡我,因為小沒良心的只有要錢的時候才想起我,感覺挺傷心的,再也沒有小時候那麼可愛貼心了!我同事也說她兒子上大學後除非要錢,可以一學期不聯絡家裡!說是這麼說,回家了咱們還是跟在他們後面屁顛屁顛的

是的呀!我兒子也是一樣,現在放假在家,一個星期都不一起吃個飯了,也沒有跟我說一句話,現在那些小男孩真的一點都不懂感恩,父母情都不如他外面的朋友

同款兒子,除了要錢會主動給你打電話,你打過去他就三言兩語,乾脆我也不打了。還是人家有姑娘的好,每天一個熱線電話,暖心,兒子都是黃眼睛不認親。

怪不得有人說:兒子長到6歲以後,父母就準備開始過空巢老人的生活吧。

曾經有研究人員從北大“健康與退休研究”中選取了資料資料來研究女兒和兒子誰照顧父母更多。這項資料選取了中國6萬多名父母,可以說樣本量足夠大。研究成果表明:女兒每個月照顧父母的平均時間為12.3個小時,而兒子僅有5.6個小時。也就是說,女兒照顧父母的時間是兒子的2倍。

其實,完全看照顧父母的時間來斷定是否孝敬父母也不全面,兒子雖然陪伴父母的時間比較少,但可能在物質上面支援得更多。

因為性別原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兒子們看起來比較粗線條,只關注家裡比較大的事情,很少會陪父母聊天,或者記得給父母添衣之類的事情;相對於兒子,女兒可能更戀家、顧家一點。我覺得這並能說明兒子就是不孝敬,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成人之後會不會成為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其實從孩子放寒假回家的這幾個表現就可以大體看出來。

1、能不能聽父母的嘮叨

父母老覺得孩子小,需要自己的叮囑,難免有時嘮叨幾句:記得穿秋褲,少吃垃圾食品啥的。

有的孩子就聽不得父母嘮叨,父母一開口他就心煩,嫌棄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是躲得遠點,就是懟上幾句。

我認為,一個真正懂得父母心理的人,理解父母的人,父母偶爾的嘮叨他即使覺得多此一舉,也能夠從中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能夠包容父母。

2,會不會主動幫父母做家務

如果孩子會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說明他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願意分擔家庭的責任。這樣的孩子家庭責任感強,自然會認為孝敬父母也是自己的責任。

如果孩子看到家長為家務忙得跑來跑去,自己卻安然坐在屋裡打遊戲,覺得這是父母的家,跟自己沒多大關係。我認為這樣的孩子相對自私一些,很難為父母設身處地考慮,自然不會孝敬父母。

3、會不會提出超出父母經濟能力的需求

有些孩子攀比心特別嚴重,出身於普通家庭,卻熱衷於穿名牌衣服、鞋子,只管自己穿出去有沒有面子,而不管父母的錢包能不能承受得住。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孝順呢?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容易,肯定不會講究吃穿,也不會對父母提出超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當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需要時間來成長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需要家長平時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3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相隔近20年的親兄妹竟然是同一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