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是伴隨孩子一生的事情。學校、老師主要是教授孩子文化知識,然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的禮儀很重要的學習環境就是家庭。

然而很多家長雖然瞭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卻苦於沒有方法,不知叢何處著手,今天跟大家分享18種教育法則,希望對孩子的培養有所啟發!

培養尊敬長輩的習慣

1.恭敬的回答長輩的提問

當長輩提問時,不能只點頭,或者用不恭敬的語言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經常做回答問題是加上尊稱的練習。

例如:“是的,媽媽。”

“是的,老師。”

2.對話時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

在對話時看對方的眼睛,不僅能體現出自信,而且還表示了對別人的尊重。因此跟別人對話時,不能看別的地方,最好看著對方眼睛說話。

3.互相誇獎,互相祝賀

如果小朋友或家人遇到值得慶祝的事情,就應該真誠的給予祝賀。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養成祝福別人的習慣。

例如:

“為了祝賀這件事,大家一起鼓掌3秒鐘!”

4.尊重他人的意見

不同意他人的意見或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必須說明持有不同意見的理由,而且要讓孩子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

可以透過

“原來你是這麼想的啊!媽媽是這樣認為的……”

等對話告訴孩子,其實還有很多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樣。

5.回答問題後再次提問

當別人關心自己時,也應該讓別人知道自己也關心對方;當對方問候自己時,應該回敬同樣的問候。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自然地學會關心別人的方法。

6.不要做出無視別人的行為

如果孩子做出無視別人或瞪大眼睛看別人的行為,就應該及時地糾正。年齡很小的孩子,無法認識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表情或行為的不足之處。

8.不能對得到的表示禮物不滿

收到禮物時,不能直接表示不滿,也不能隨便挑毛病,以免傷害送禮人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明白,無論自己有多不喜歡這件禮物,也應該衷心的表示感謝。

遵守家庭禮節的法則

9.偶爾給家人帶來驚喜

至少每月要做一件意外的好事,給大家帶來驚喜。當然這些好事不一定是禮物,只是能讓對方高興就行。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知道一些瑣碎的小事情,也能讓周圍的人得到幸福。

例如:當媽媽擺餐桌時,幫媽媽拿筷子。

10.不能隨意要求獲得報酬

當孩子做完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時,應該適當的獎勵或誇獎;但是如果孩子以做好了事為藉口索要報酬,就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讓孩子養成遵守禮節、以誠待人的習慣。

11.培養整理東西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養成整理個人物品的習慣。

懂得整理物品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始有終,而且不會隨便動別人的物品,因為他們會像愛惜自己的東西一樣珍惜別人的物品。

12.高興地迎接客人

當客人來訪時,應該帶孩子在走廊上去迎接客人,並恭敬地問候客人。迎接客人、熟悉陌生人、尊重別人是最基本的禮節。

13.必須遵守飲食禮節

從小時候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培養正確的飲食禮節。

例如:

吃飯時手肘不能放在餐桌上;

嘴裡有食物時不要說話;

等大家一起吃飯時,要等所有人都到齊了,才能動筷子等。

14.乘坐公共汽車時應該端正坐姿

在乘坐公共汽車或地鐵時,應該端正坐姿,以免妨礙周圍的人。

孩子第一次乘坐公共汽車時,就應該特別強調乘車的禮儀,這樣既能維持公共秩序,又能減少危險。

15.碰撞到別人時應該說聲“對不起”

一般人最常見的毛病之一就是碰到別人後,從來都不說“對不起”。如果不小心碰到別人,即使自己沒有任何錯誤,也應該主動向對方說聲“對不起”。

16.打噴嚏或咳嗽時應該遮住嘴

在咳嗽、打噴嚏或打嗝時,應該用手遮擋嘴或臉,然後將頭轉向別的地方。最後,還要向周圍的人表示歉意。

17.在公共場所應該保持肅靜

在教室裡或跟爸爸媽媽一起參觀圖書館時,應該囑咐孩子保持肅靜。

除了圖書館外,在電影院、教會、劇場等公共場所,都應該保持肅靜。

18.不能隨便插隊

不懂得排隊是非常可恥的事情。這種行為不需要別人來教,只要觀察別人的行為就能自覺掌握。

為了讓孩子養成自覺排隊的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

結語: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正確地掌握了禮節的孩子都能表現得很自然。

在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的過程中,可以養成沉著的應變能力,提高智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從幼兒期開始,就應該制定出培養禮節的規則,然後不斷的實踐。

孩子是“模仿性動物”,所以無論任何的說教,都抵不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示範。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注重這三方面,寶寶就能健康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