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曾經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因為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所以難免會有不聽話或者是調皮搗蛋的時候。然而父母會發現,無論自己多兇的去吼孩子,孩子卻能夠不記仇,很快就釋懷。
動不動就吼孩子,事後孩子不以為然小君有一個十分調皮的兒子,所以在生活當中,兒子經常會給小君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而面對孩子製造出來的“麻煩”,小君總是無法壓制住自己的怒氣,所以每一次她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大吼,而兒子每一次也都會哭著向自己道歉。
而看到孩子“變乖”,小君事後就會覺得有些愧疚。所以當她冷靜下來想要跟孩子道歉的時候,卻發現兒子很快就忘記了,依然會開心的粘著她,但同時孩子也依然在製造著“麻煩”。而這也讓小君苦惱不已,她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能夠忘得那麼快,而實際上這背後的原因令人心疼。
孩子被吼後很快就忘記?1、怕被父母拋棄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父母,而當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怒火”時,他們本能的就會感覺到不安。所以孩子就會下意識的認為父母討厭自己,不愛自己了。而當父母冷靜下來後,孩子重新感受到父母的愛,他們就不會再提,深怕自己的父母想起來後會拋棄自己。
2、包容父母
在大多數人看來,父母對孩子是極具有包容心的,但實際上孩子對父母也有無限的包容。像是網路上有一個媽媽與孩子互相打分的影片,在影片當中,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因為孩子的壞習慣和調皮而沒有打滿分,但所有的孩子給媽媽的分數卻都是滿分。並不是因為孩子們真的毫無怨言,而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媽媽,所以願意包容媽媽的不足。
3、習慣性被罵
如果父母總是動不動就對孩子採取“吼叫”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習慣了這樣的教育方式,他們覺得父母的“吼叫”是短暫的,只要忍一忍就過了,而事後他們也不會把它當一回事,而這其實也是孩子無助的表現。
“怒吼”並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父母會發現,自己當下的“吼叫”教育似乎能夠讓孩子“變乖”,但實際上,孩子的“乖”只是對父母強勢的一種屈服,但並不意味著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意識不到錯誤,那麼他們也就不會做出改變,所以這並不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所以在孩子不聽話或者是製造“麻煩”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父母才能夠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因,也才能夠避免“情緒化”的解決問題。
在穩定情緒之後,父母要學會正確的與孩子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溫和的態度,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像是霍思燕曾經說過,兒子嗯哼在小的時候非常調皮,而當時她選擇慢慢的和孩子講道理,而最後嗯哼也都能夠聽進去。
父母的教育方式會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像是父母採取“吼叫”的方式,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變得自卑、膽怯,同時也會以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在一定要注意自己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