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辯題的時候,我覺得挺奇怪的,我覺得只要不是孩子太小或者有什麼問題,家裡的情況他應該看得到,也感覺得到吧。
就拿我自己來說,小的時候就知道家裡不富裕,但是當時不懂事,還不覺得怎麼樣,也不會影響到我。即使父母每天都在耳邊唸叨家裡沒有錢,做不了這個買不了那個,對我影響也不大,頂多是看到有錢人家的小孩有好吃的會饞嘴。對穿戴都沒有什麼介意。
但是等到長大了十幾歲的時候,開始懂事了就會明白家裡沒錢會使自己變得自卑。在農村上學時都是走讀,吃穿用也都差不多,沒有什麼攀比,就一心比學習。去縣城就不一樣了來自各個地方的學生都有,根據家庭條件的好壞用的東西啊、零花錢啊、穿戴啊,就開始有攀比心了。十幾歲的女孩子開始有羞恥心了,開始愛美了。見了外面的世界,以前在家裡平常的穿戴也開覺得土了。漸漸地就開始不那麼自信了,慢慢地自卑了。人一自卑就會有偶像包袱,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自己,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開始在意起來了。心思多了起來,學習就不那麼專心了。但是這種自卑是自己埋在心裡面的,因為已經長大了知道家裡條件不好了,又不能跟家裡講,就很壓抑、憋悶。一方面覺得自己這樣不好,是不對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這樣想。
前段時間看新聞,有個女孩子放學,她爸爸用摩托三輪去校門口接她,她把臉遮起來。很多人都評論說這樣是不對的,父母給的已經是他們能給得起最好的了,不應該覺得丟人。我卻不這麼看,其實什麼車來學校接送,可能別人,或者自己的同學不覺得什麼,但是自己是真的有深深的羞恥感的,特別是看到別的同學家裡是開轎車接送的,自己家的卻是這麼個土掉渣的農用車。當時她一定想的是寧可不要來接她,或者是把車停遠一點不要被認識的人看到。我覺得父母也需要給孩子一些體面,不是一味地放縱,無條件的滿足。在一些不觸及根本的地方可以給孩子留一些面子,讓她不那麼自卑。
一些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品頭論足,但當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肯能表現還不如別人。我已經畢業好多年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能記得,是怎麼從自卑到不自信的,很痛苦,知道不對、不好。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這時候她需要的是有人能夠開導她,幫助她走出這種困境。
所以,我就覺得家裡富不富裕,家長告訴或者是不告訴其實孩子自己心裡都是很清楚的,重點不是要不要告訴他這個事情,而是在這種客觀事實存在的前提下,怎麼樣讓孩子排解心中的自卑,怎麼樣幫助孩子找到新的方向,讓孩子的關注點放到有意義的事情上面,有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