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0後老母親沈雪獨自帶娃的第二十五天。
沈雪一邊雙眉緊鎖地碼字,一邊是兩歲半32斤的兒子吊在她的左臂上大喊:媽媽抱媽媽抱。孩兒爹試圖阻止,但孩子依舊不依不饒。啪嗒一聲,電腦螢幕突然熄滅,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暴風雨又要來了。
是什麼讓一個秉承“科學育兒”的90後媽媽變得如此暴躁?這一切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春節前,沈雪送爸媽回家過年,誰成想這一走,就回不來了。平時忙於工作的沈雪和老公被迫營業,承擔起全職爹媽的角色。
不帶娃不知多崩潰。在這一個月裡,沈雪家的氛圍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
都說90後是新式父母、看書帶娃,但經過這個超長假期的考驗,她們開始懷疑人生:“把養孩子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為啥全是bug?”
90後帶娃,大型雙標現場
90後被稱為網際網路一代,又野又前衛,骨子裡天然的叛逆。
在帶娃這件事上,90後對老一輩的經驗嗤之以鼻。在她們看來,婆婆媽媽的大多數育兒觀念都是“糟粕”,她們更喜歡用現代化知識武裝自己。
循證醫學、全母乳餵養、專注力、遊戲力、生長曲線、XX期……誰要是不知道這些名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新時代媽媽。
然而,用理論指導別人實踐容易,到自己實操的時候,還是迎來了真香時刻。
長輩帶娃“隔輩兒親”,但在沈雪看來,熊孩子都是被老人慣出來的。
就拿吃飯來說,沈雪的兒子處於所謂的“厭食期”,不是不愛吃就是邊吃邊玩。姥姥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經常連哄帶騙地追著喂,一頓飯最高紀錄給熱了七回。
對此,沈雪非常反感,“別慣他臭毛病,不想吃就餓著。少吃一頓沒關係,餓急了就吃了。”
然而,輪到沈雪帶娃這話就不靈了。為了突顯自己是個稱職的好媽媽,沈雪愛心大發花了一個小時給孩子做了一頓法國銀鱈魚大餐,結果這貨吃了一口就吐出來死活不吃了。
沈雪一下火就竄上來了,但為了維護好媽媽的形象,自己吃了一口用極其誇張的表情告訴孩子,“這也太香了,再嘗一口試試,你不吃媽媽可都吃了。”
“不吃,我不吃!”
經過幾輪較量,沈雪終於爆發了,“200塊錢的銀鱈魚,我做了一個小時,不吃是吧?那你餓著,到晚飯前啥也不許吃!”
孩子被沈雪的吼聲嚇得哇地哭了,“我不要媽媽!!!”
果然,到了下午孩子屁顛屁顛地過來要零食吃。要擱平時,沈雪一定會阻止姥姥姥爺投喂,“吃什麼零食,這都是代可可脂,甜食吃多了全是蛀牙!”
可眼看孩子餓得玩具也不玩,午覺也不睡,沈雪心軟了,“要不吃個小麵包吧,吃完漱口。”——吃完漱口,是沈雪最後的倔強。
除了吃飯,另一件讓沈雪啪啪打臉的事就是陪孩子玩。
老人帶孩子時,沈雪規定:禁止看電視,看iPad不能超過十五分鐘。“帶孩子要給他優質陪伴,看電視看iPad大人省事了,是對孩子不負責。”
然而,一句話的事,對於一邊工作一邊帶娃的沈雪來說太難了。為了不被打擾,沈雪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處理工作,早上7點起床。全天睡眠不足5小時的她,別說優質陪伴,能在帶孩子時不犯困都實屬不易。
就這樣,說好的“優質陪伴”變成了:平板電腦手機都拿去,不哭不叫就好;只要不妨礙媽休息,動畫片隨便看幾集……
為了消磨孩子的精力,一直倡導“玩具要少,有助於培養專注力”的沈雪開始瘋狂買玩具。
以前,買玩具都得做攻略,對孩子發育沒幫助的玩具堅決不買;現在,能讓孩子安靜玩上一會兒的玩具就是好玩具,沈雪已經買下了第5輛玩具車(家裡已經有4個同款了)。
雖然一再被打臉,但對於帶娃的媽媽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大家終於明白,以前那些“豪言壯志”,都是對生活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沒有什麼誤會,是一起帶娃解決不了的
如果說90後媽媽帶娃是大型打臉現場,那90後爸媽一起帶娃就是男女混合雙打。
以前沈雪的老公是長期雲配偶,不定時詐屍。
孩子犯錯誤時,沈雪批評孩子幾句,他總會馬上出現:“注意你的語氣語調,好好和孩子講道理不行嗎?”轉手就發你一篇《你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心靈雞湯。
然而,輪到他帶娃,厲害了。
上一秒,“我寶寶能自己玩了”,下一秒,“XXX!(孩子大名)說多少遍了,別碰我電腦!”
孩子畫畫,上一秒,“我兒子真有想象力”,下一秒,“再亂畫我打你信不信?”
孩子玩手機,上一秒,“看著,爸教你打遊戲”,下一秒,“能玩玩,不能玩找你媽去!”
經過25天的朝夕相處,娃爹終於不嗶嗶了。家有皮猴兒,想和顏悅色太難了。
為了緩和親子矛盾,沈雪的老公甚至把給孩子報班提上了日程。
正所謂“報班問老公,一問全劇終”。世界上所有的老公,對補習班都抱有天然的“敵意”。這種花錢吃苦頭的事在他們看來,就是“智商稅”和孩兒媽的“虛榮”。
“孩子在該玩的年紀就讓他快樂地玩,高興就好,快樂教育懂不懂?”
然而,等他自己帶娃才猛然醒悟:XX家孩子都會數數了,我兒子還不會;XX家孩子識字了,我兒子連一都寫不好;XX家孩子都能跳街舞了,我兒子只會瞎蹦……
正所謂“無知者無畏”,真正帶過孩子的父母都會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懼圍繞。你孩子學或不學,別人家的孩子就在前面。
於是,曾經的“快樂教育”成了“興趣班隨你挑,老爸買單就好。”
養娃這件事上,沒人能做到科學和佛系
如果說在養娃的過程中,吃飯、睡覺、學習、吵鬧這些都是小插曲,那孩子生病就是養娃路上的大考驗。能抗住孩子生病還科學指導、心中不慌的爹媽才是真強大。
以前沒孩子的時候,閨蜜經常打電話抱怨她們家孩子隔三岔五就生病,一病就往醫院跑。沈雪總是安慰:“少吃藥,讓孩子抗一抗,當媽了還這麼不淡定。”
可輪到自己孩子生病,沈雪陷入了自我懷疑與否定。
平時自己發燒到39度,沒事沒事,多喝熱水再觀察;
孩子低燒37度2,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去醫院驗驗?
平時自己拉肚子,一定是東西沒吃好;
孩子排便有點稀,腳底著涼?諾如病毒?脫水會要命吧?
平時自己胃難受,吃兩片健胃消食片就好;
孩子有點打嗝,家族性幽門螺旋桿菌?
越想越害怕,沈雪開始向周圍人求助。寶媽微信群、育兒公眾號和線上問診小程式……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說法,當對一切回答都不那麼滿意時,沈雪開始求助“玄學”。
孩子生病了鏡子上立雞蛋“問問”,睡覺不踏實小米里插筷子“叫叫”……曾經最被沈雪唾棄的老一輩的迷信方法,在孩子生病這件事上竟然總是有點“靈”。
像沈雪一樣病急亂投醫的媽媽不佔少數,這也不能怪這屆90後父母疑神疑鬼,有時候,有病的不是孩子,是過於焦慮的爹媽。
有人說,第一批90後父母已經被娃逼瘋了。
她們一邊科學育兒,一邊隨心所欲;外表雲淡風輕,內心暗中焦慮;說別人頭頭是道,自己帶娃雞飛狗跳……
曾經,90後的目標是在家躺著把錢賺了,終極理想是不用上班。有娃的90後更是整天想辭職,又無奈“抱起磚頭就無法抱你,放下磚頭就無法養你”的殘酷現實。
而現在,這些人終於想明白了,就算自己辭職在家也不能那麼勤快那麼專注那麼佛系地帶娃。
所以,如果在帶娃和搬磚中選一個,那麼:工作使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