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認為他們發現了孩子們具有“挑戰性”的行為和“壞”習慣。但是,正如指導父母的Harold S. Koplewicz醫學博士在他的育兒新書《腳手架效應》的節選中所寫,我們對孩子的理解可能會被我們自己的錯誤觀念所扭曲。以下內容是如何重新訓練你的大腦,挖掘孩子的真正潛力。
有一位王女士,因為她和她兒子小丹的關係很不好,曾經帶著她的兒子到我的辦公室向我諮詢過。剛剛進入房間沒幾分鐘,這個7歲的孩子就會不時地打碎或灑出一些東西。王女士跟在他後面,警告他慢下來。每當發生點什麼的時候,她都會對他大吼大叫,讓他休息一下,他也同意休息一下。她說:“他看起來這麼猖狂就是為了惹我生氣。”王女士只注意到他兒子的不服從。“我兒子總愛跟我過不去。我最擔心的是他會一直這樣下去。”
王女士可能沒有意識到,她的育兒方法來自於兩種本能,這兩種本能對培養獨立、自信的孩子沒有幫助。第一種是“消極追蹤”,或者只注意到“錯誤”的地方。如果你總是盯著孩子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你就不是在教他們應該做什麼。舉個例子:王女士對小丹有問題的行為的格外關注。
第二種過時的本能是“確認偏見”,即傾向於利用(或歪曲)資訊來證實你已經持有的觀點。這為“壞”孩子創造了自我實現的預言,並在“好”孩子中引起焦慮,他們努力實現父母的宣傳。有“確認偏見”的父母會把自己的孩子分成兩類:“明星”和“麻煩製造者”。儘管有相互矛盾的證據,但父母們還是習慣性地傾向於使用這種方法。小丹只有7歲,而王女士已經決定讓他在她的餘生中一直折磨她。當然也有可能改寫劇本,征服這些人的本能。
勇於承認
所以,孩子的父母們經常問,他們是否應該只注意到積極的行為,假裝消極的行為沒有發生?不。但是如果你能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積極行為,你就會看到更多你想要的東西。
王女士可以試著想想小丹打翻東西的反面,那就是他在喝果汁時從來不出意外。一旦你想到了這些相反的東西,試著去注意它們,並且在孩子表現出來的時候表揚他們。不要因為孩子一晚上五次起床而生氣,相反,你應該對他們待在床上不動表示感激。
爭取三比一的讚賞和批評。當你習慣於注意消極的時候,這很難做到,但長期的回報是值得的。當你的孩子取得成功時,要感激他們,減少對他們的吼叫,減少對負面行為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看到他們真正的行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