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喜歡動小心思,有的家長還會認為這是孩子變聰明瞭的表現。
如果家長坐視不理,孩子的不當行為就會更加猖狂,做出更多不合理的事情,孩子有這幾個表現,家長可別坐視不理,還以為這是孩子聰明。
在國內育兒論壇引起轟動的李玫瑾教授,在這段時間又發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經過大量的觀察,育兒專家李玫瑾發現孩子耍小聰明做壞事的時候,會有這幾個表現。
有的孩子自以為這是聰明,但是其實這是在為將來道德敗壞,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質埋下禍根,父母一定要早做打算,早點把孩子的不當行為扼殺在搖籃裡。
孩子耍小聰明做壞事的幾個表現1、揣著明白裝糊塗
有些孩子心裡其實是明白的,但是表面上故作糊塗,以為這樣就可以矇混過關,就可以躲避父母的追責,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去做壞事,反正解釋的時候有理由說自己根本就不懂。
孩子明明是懂的事情,卻故意裝作無知的樣子,試圖用無知者無罪的理論去欺騙父母。
這樣的行為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孩子走出家庭以後,在社會上也會使用這樣的手段,會被別人無情的戳破,會被別人看不起。
2、習慣性的撒謊
孩子如果養成了習慣性撒謊的習慣,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自己做了壞事還不認,總是去欺騙別人,欺騙周圍的朋友,同學,家長,師長。
年紀大閱歷豐富的人,其實一眼就可以看穿孩子的謊言,只是不想戳破,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習慣性的撒謊會讓孩子失去重要的人,失去親密關係。
一個不誠信的人,別人也會對他不誠信,你想要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要如何對待別人。
3、一點小事就喜歡麻煩別人
孩子一點小事就喜歡麻煩別人,不喜歡自己動手,總希望別人幫自己把事情料理好,兒子就可以躲在一邊偷懶,這樣的孩子不僅懶還壞。
在家裡當中能不自己動手的事情,就指望父母坐在學校當中能自己不動手的事情就指望同學幫忙。
一點小事就喜歡麻煩別人,他長大以後會成為一個很壞的品質,會讓周圍人覺得厭煩,刻意和孩子保持距離。
4、習慣性批評別人
有的孩子好為人師,習慣性的去批評別人,指導別人,明明自己的成績不怎麼樣,但還是喜歡在別人面前故作師長。
習慣性批評別人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品質,總是喜歡批評別人的人,都不來別人的讚美,只會得來別人的疏遠,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只會看到別人的短處,又發現不了自己的短處。
5、不懂裝懂
有的孩子有不懂裝懂的習慣,面對不懂的事情,不僅不知道虛心求教,還喜歡故意裝作懂的樣子試圖欺騙別人,欺騙自己。
其實不懂裝懂,在別人眼裡是一件非常愚蠢並且無知的事情,別人只會看到不懂裝懂的人的虛偽,並且加以討厭,不會尊重不懂裝懂的人,更不會把自己的所知所得分享給不懂裝懂的人,為他解答困惑。
雖然面對不懂的知識,只有放下身段向懂的人虛心求教才可以有所收穫,不懂裝懂的人拒絕放下自己的身段,拒絕做出謙虛的樣子,還總是一副什麼都瞭解的樣子。
只會讓懂的人厭惡他,疏遠他,不願意把知識分享給他,他的知識面就會越來越窄,以後的路就會越來越難走。
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1、及時引導
從小對孩子及時引導,在孩子不懂的時候,讓孩子學習求教,孩子懂的時候也讓孩子保持謙虛。
在孩子習慣性的批評別人的時候,即使的孩子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只會讓別人在疏遠他,並不會讓別人覺得他博學多聞。
在孩子表現出不好的行為傾向,比如一點小事就喜歡麻煩別人,不顧別人的感受,告訴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孩子自己總是被別人麻煩,他也會討厭那個人,並且不想幫他做事,讓孩子不要一點小事情,就麻煩別人儘量保持獨立的品格,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實在做不了的事情再求助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
2、讓孩子保持同理心
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知道自己去打擾別人,騷擾別人,甚至是破壞別人正常生活的節奏,讓別人幫自己做事時別人是不開心的,這樣孩子有了同理心,能理解別人的不快樂和厭煩,就不會去提出無理的要求。
注重給孩子培養學習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注重給孩子培養社會上所需要的基本的道德品質是更重要的,一個人要想走得長遠,基本的道德品質一定要有,一個品行良好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