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師者說#怎麼理解孩子的行為特徵?

大多直接分為直接經驗為主的試錯型(偏男孩多些),間接經驗為主的避險型(偏女孩多些)。

舉個例子:蛇會咬人,女孩子透過父母告誡,看書,電視,朋友經驗等,形成條件反射原理,看見蛇會主動去迴避。

男孩子具有更大質疑與冒險精神:還有人玩蛇呢,怎麼會傷人!

被咬一次,甚至幾次反而更確定與蛇的親密關係。

由此看試錯型孩子父母在養育中會非常擔憂與焦慮,他的人格一旦青春形成,可能會終身試錯為主,很少去主動避險。

但是這種孩子的優勢也比較明顯,人生體驗堅定,自信,深刻,耐挫力強,豁達。

避險型孩子會主動,有意無意去迴避大部分不確定性,完成確定性行為與判定。會比較規矩,平凡的一生,但是踏實,易控,也容易患得患失與焦慮不安。

每個人混合這兩種特質,所以養育孩子的早期方式會成為一個很強的分水嶺。

兒童與青少年閱讀是一種間接經驗形成的良好形式。但是不少父母說,我的孩子從小看了很多書,怎麼還是這個沒心沒肺,我行我素的樣子。

這種原因顯然是父母塊狀扔飼料讓孩子自我消化過程。

大多書本,孩子們沒有人生體驗是無法消化的。

務必與孩子共同閱讀,建立閱讀→反思→寫作的對映性學習過程。否則,閱讀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例如女孩子七八歲,與十一二歲,我建議後者讀《熒火蟲小巷》,凡是青春期讀這書的女孩會終身難忘對友誼的深度理解,對試錯型人生與迴避型人生的對比選擇。

迴避是可以培養的。試錯也沒有絕對的不好。

達到二者對孩子自身的平衡發展,是最好的。父母不必要太驚恐。太冒險,太聽話,反而才是頭疼的。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論娃娃的啟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