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怎麼就不能好好吃飯呢?你看看隔壁的小妹妹,她比你小,但比你懂事,人家自己都會拿勺子吃飯了,吃飯的時候還特別乾淨,不像你吃得到處都是。”

“你怎麼那麼笨呢?別的小朋友學兒歌、學故事聽了幾遍就會了,哪像你,怎麼教都學不會,難怪老師不喜歡你。”

“你看看樓上的小曾小朋友,每天早上起來都會主動去朗誦古詩,你呢,每天回到家就知道看電視,早上就知道睡懶覺,怎麼叫都叫不起來。”

“我一聽說別人家的小孩子受到老師的表揚,我就羨慕得不行,人家那麼好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我一看見你就發愁。”

做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經常會對孩子說出上文所列出的話,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煩惱過。在日常的教育孩子中,我們常常會訓斥孩子,而孩子卻對我們的訓斥不聞不問,甚至是做出了各種的反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在高山編著的《好父母不吼不叫》一書中就提出了要堅定而平靜地教育孩子,要用心去理解孩子。該書從30個最讓父母感到焦慮的教育情景出發,提出用3個步驟讓親子之間相互理解、輕鬆溝通,並提供了具有針對性和實操性的指導建議。

一、為什麼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

孔子有一句話:“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家長依靠吼叫代替管教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明代有一本書叫做《蘇氏家語》,在這本書中記載了父母、子女、舅姑、夫婦之間的相處典範。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孔子和曾子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教育家,他們用講道理的方式讓父母們明白了教育孩子時,不能大吼大叫。

在教育孩子時,只有父母們做到不吼不叫,那麼才有機會完整地把父母們想要傳遞給孩子的道理和理念表達出來。吼叫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們越走越遠,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緊張,甚至會讓孩子產生抗拒、不自信等心理問題。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讓自己平靜下來,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達給孩子,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好好和孩子溝通,適當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而不是強制性的壓制。

二、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時,做父母都喜歡用吼叫來震住孩子,但是這樣的教育方法是消極的,只能一時解決當前的問題,卻無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且孩子也容易產生抗拒心理。所以從不吼不叫入手,堅定而平靜的教育孩子,那麼教育孩子的難題將迎刃而解。

1.跨越親子代溝,進入孩子的世界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和孩子之間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代溝的,而是因為雙方長年累月不去溝通而導致的。所以做父母的,要學會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努力和孩子出現在同一個次元,從而才能進入孩子的世界。

父母需要在細節上去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讓孩子樂於將一切分享給父母。父母要找到和孩子的共同點,這樣就容易開啟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旦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越好,孩子執行起父母的要求就會越好。

當父母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時,卻沒有關心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麻煩,不瞭解孩子的世界時,則會常常產生隔閡。只有父母重視孩子,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中瞭解孩子。

2.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做為父母都會犯錯,更加不要期望你的孩子不會犯錯。但是現實生活中,當父母在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時,往往會失去理智,無法寬容地去看待問題,總是會去否定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所做出的努力。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平等的。父母的人生僅僅只是在長度上比孩子要長些,見到的比孩子多,所以就會讓父母總是用自己過去的經驗和孩子的成長過程做比較。然而這會導致我們無法站在“他人視角”去思考問題,即是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三、結語

當你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時,當你面對正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情緒問題時,可以嘗試平等安靜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採取大吼大叫的方式。

當你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並且溫柔地和孩子進行對話時,那麼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會更加地配合你、

如果你也想知道在教育孩子時候如何才能做到不吼不叫,那麼就從《好父母不吼不叫》這本書開始吧!

6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別人眼中的兩歲寶寶,和自己家的兩歲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