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從做選擇題開始看3歲寶寶的思考方式

3歲寶寶的思考方式一直都很特別。有的寶寶一直由老照顧,已經被圈養習慣了,導致不願出去玩,只肯呆在家裡無法無天。為此媽媽就對外婆說,最好每天都帶寶寶出去轉一轉,不要老是宅在家裡,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外婆回答說寶寶不願出去,我也沒辦法。後來媽媽說不要給寶寶提要求,而應讓寶寶自己做選擇。比如,你不要問她要不要出去玩,而應該說寶寶是一個人在家裡玩還是跟外婆出去玩。這樣寶寶鐵定會選擇跟外婆出去玩。

對於3歲的寶寶來說,她的自我意識早已覺醒,對於自己不感興趣或者不喜歡的事,肯定會拒絕。就如上面所說的,你問她”要不要出去”和“是一個人在家玩還是陪外婆一起出去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因為”要不要出去”的答案雖然也是兩種,即“要或不要”。從寶寶的思考角度來說,不出去玩的結果是和外婆在一起,要出去玩的結果還是和外婆在一起。既然都是和外婆在一起,那何必出去呢?

03寶寶的思維模式比家長更超前

“是一個人在家玩還是陪外婆一起出去玩”的答案也是兩種,即“一個人玩或和外婆一起玩”。這個選擇題的結果就完全不同,要麼一個人,要麼和外婆在一起。那麼對於寶寶而言,肯定是選擇和外婆在一起了。所以說,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不同。問出的問題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聰明的人都懂得如何去問一個問題,因為答案就在問題的背面。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3歲的寶寶雖小,但她的思考方式很直接,決不拖泥帶水。與親近的人在一起就是她思考的核心。但如果把問題中的人換一下的話,結果可能又會不同。比如,是和外婆在家裡玩還是和媽媽出去玩,那麼孩子的選擇一定是和媽媽在一起。由此可見媽媽在孩子心中的份量決非一般,因為她知道不聽外婆的話,影響不大,但不聽媽媽的話,影響很大。因為孩子都很依戀媽媽。

03如果選擇太多,寶寶就不會去做選擇

媽媽的同事送給寶平安夜一箱零食。看到一大箱十幾包美食,寶寶極其開心。寶寶對媽媽說我都要吃。媽媽說一天只能吃一小包。寶寶答應了。但當寶寶吃完一小包之後還要吃時,媽媽有點不樂意了。媽媽說不能再吃了,零食不好多吃的,剛剛不是說過了一天只吃一小包嗎?但寶寶仍舊不為所動。因為,對於3歲小朋友而言,他們沒有時間根念,一天是多久呢?同時,他們的數量概念也很弱,即一小包又是多少呢?

在這裡不能怪小朋友不懂事,換句話說,他只需要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懂事。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媽媽沒有給寶寶設定標準,即沒有給他做選擇題。所以孩子才會進一步地得寸進尺。果不其然,在孩子軟磨硬泡之後,媽媽又給了他一小包零食。孩子拿到零食後很高興,同時又提出了一個更令媽媽頭疼的問題。寶寶說我要把所有的零食都嘗一遍。於是就要把所有的零食包裝全拆開。

043歲寶寶給家長挖坑,看你怎麼辦

媽媽一看小朋友得寸進尺,就假裝生氣地對寶寶說不行,今天全部吃完了的話,明天就沒得吃了。但小朋友根本不管這一套,不給折包裝就開始哭。在一旁的爸爸趕緊拿起兩包零食對寶寶說,寶寶是吃藍色的這包還是紅色的這包呢?寶寶說要吃紅色的。爸爸說你要吃紅色的這包是可以的,那你自己來拆開吧。孩子聽後很開心地拆起紅色的包裝來,暫時把其它的給忘了。

如果問題就此解決,以為這樣就把孩子給哄騙過去了,那說明我們成年人太幼稚了。孩子把紅色包裝的零食拆開後,嚐了一下里面的小餅乾,覺得味道一般,就隨手把紅色包裝一扔說不好吃。接著又想去拆其它的包裝。爸爸一看這樣下去不行。於是也沒和孩子多計較,而是從自己的包裡拿出一個新的玩具,在孩子面前晃了晃。一看到有新玩具,孩子就把零食扔一邊不管,要玩新玩具了。爸爸說你自己把零食收好,放到外婆的房間去。寶寶聽後果斷按照爸爸的指令行事。

05和3歲寶寶鬥智鬥勇,誰才是人生贏家呢

寶寶的本能會促使其做出很多超出家長認知的事情來。有些事情會得到家長的鼓勵,也有些事情家長是不允許孩子去做的。比如,孩子要買玩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在這種情況下,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和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講道理有用,還要“哭”幹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3歲的寶寶不聽話、不講道理才是正常的。那麼面對不講武德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一是給孩子做選擇題,只能是二選一;

二是定規矩。不守規矩就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尤其是不能在他哭鬧的情況下滿足其需求;

三是近距離溝通。把孩子抱到沒有外人找擾的地方單獨溝通;

四是家長必須蹲下來,面對面和孩子的視線保持同等高度;

五是和孩子保持30公分的距離;

六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聲音柔和,但語氣要堅定;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媽媽,我覺得我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