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疫情仍舊處在爆發期,讓家裡的孩子們減少了外出“釋放精力”的機會,反而是在家“大鬧天宮”。這時候媽媽和奶奶帶娃的區別就很明顯了。

奶奶:總能找出一件小毛衣套在身上,生怕孩子著涼;

媽媽:家裡溫度挺合適的,不用穿太多,免得出汗。

尤其是現在天氣忽冷忽熱,小朋友的穿衣問題更是讓家長們頭疼不已。而孩子的表達、感知能力還不能讓孩子們意識到熱、出汗等等,這樣的過度穿衣反而會引起“捂熱綜合徵”,年齡越小的寶寶越要引起注意。

衣服、被子一定別太厚

一歲以內的嬰兒,尤其是未滿一個月的小嬰兒在新生兒階段,最容易發生捂熱綜合徵。

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冬季和氣溫驟降的時候。此外,小朋友穿的衣服過多、包裹的包被、蓋的棉被過厚、室內氣溫過高、擔心小朋友著涼新增取暖設施都會導致捂熱綜合徵。

小朋友的基礎代謝快、產熱多、排熱功能差會導致自身的體溫調節功能較弱,外界溫度過高時會讓體溫更高。

捂熱綜合徵的主要表現:

1. 體溫升高,出現高熱或是超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

2. 有脫水錶現,滿頭大汗、甚至衣服溼透;

3. 面色蒼白,哭聲較弱,拒絕吃奶;

4. 如果被子蒙的較高,造成缺氧,會出現反應遲鈍、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甚至抽搐的情況。

捂熱綜合徵不能被及時發現,會出現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臟衰竭,大腦長時間缺氧則會造成腦細胞壞死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永久的後遺症,甚至可以導致嬰兒猝死。

出現症狀,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避免捂熱綜合徵的發生,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隨時注意小朋友的情況,尤其是冬季暖氣充足的臥室。

如果小朋友出現上述情況,

step 1:降低外界環境的溫度;

step 2:開啟包被和滯留貼身的衣物,降低孩子的體溫;

step 3:檢查孩子意識問題,出現不清晰、淺昏迷的狀態及時就醫,就醫途中避免進一步缺氧和體溫升高。

寶寶衣物應該怎樣加減?

01.判斷寶寶冷不冷

圖自:unsplash

首先要確認孩子的體溫時候合適。天冷時末梢迴圈變慢,小朋友的手腳偏涼,依靠手腳溫度判斷穿衣薄厚,是不準確的。

如果我們可以觸控孩子的前胸、後背,如果觸感溫熱,沒有明顯出汗,就說明穿的衣服合適。

02.參考爸爸穿多少

家中老人的基礎代謝率偏低,會比較怕冷,按照老年人的穿衣標準,對寶Bora說衣物就太多了。

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媽媽穿的類似,如果媽媽是因為剛生完寶寶比較怕冷,可以用爸爸的穿衣標準來作為類比,比如:大人感覺到熱的時候,孩子的感覺是一樣的。

給爸爸媽媽們的穿衣建議

1. 安靜狀態下,孩子有出汗的情況,需要適當減去比大人少一件到半件衣物;

2. 劇烈活動時,也需要減少衣物,幫助寶寶散熱,預防出汗後著涼感冒;

3. 不建議給寶寶穿非常厚的保暖內衣,衣物包裹過緊很難穿脫也會造成寶寶產熱過多,增加著涼風險;

4. 不建議穿高領衣服,尤其是在劇烈活動時,小朋友需氧量大,衣領過高反而束縛住小朋友的呼吸;

5. 圍巾、絲巾不要捂住口鼻,圍巾纖維粗糙寶寶呼吸時易吸入纖維造成氣道梗阻,想要保暖又防止霧霾可以選擇兒童專用帶有呼吸閥的口罩;

6. 儘量不要和小朋友一個被窩睡覺,和父母一起睡會提高孩子被擠壓和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

推薦給小朋友準備小被子或領口較大的睡袋,使用睡袋時注意把寶寶的手放在外面。

為滿足大家在特殊時期的看診需求,北京和睦家衛星診所線上諮詢平臺本週全新上線婦科、中醫科、面板科醫生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兒科、內科新增多位醫生。

足不出戶享受可信賴的醫療服務,一鍵直達獲取能安心的健康支援,疫情期間為您提供公益諮詢。

◆ ◆ ◆ ◆ ◆

本文專業內容指導

金怡汶

兒科醫生、主治醫師

北京和睦家五道口綜合門診部

金怡汶醫生,200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得兒科學臨床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小兒神經專業,畢業後就職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順利完成北京大學醫學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及北京市衛生局主治醫師培訓。

在加入和睦家醫院以前,一直從事0-18歲兒童的生長髮育評估,運動發育評估,營養諮詢等工作,尤其擅長兒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小兒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診斷和長期隨訪干預。曾經在北京大學小兒神經科接受小兒神經專科醫師的培訓,熟練掌握腦電圖、兒童頭顱影像學、智力運動發育評估等技能,可為兒童癲癇、腦炎、智力運動發育落後、神經肌肉病、抽動症等小兒神經科問題提供專業的診療方案,制定科學的生活幹預措施。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春季多給孩子喂這幾樣食材,不僅養好脾胃,孩子還能少生病長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