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天天捱打的孩子,與從未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距明顯!

在孩子的教育上,從古至今可以說有許多流派,家長們也往往都非常的重視對孩子教育方式的選擇。

而其中有一部分的家長認為,孩子如果犯了錯誤,就應該用打來讓孩子記住教訓。但是有些人卻主張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更多的用道理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裡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二十年後從不捱打的孩子和天天被打的孩子,情商差距非常的大。下面大家來跟著寶媽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小志是個正當調皮歲數的男孩子,平時對於很多東西都非常的好奇,也因此闖了不少的禍事,面對小志闖的禍,爸爸一般會粗暴的打一頓了事,媽媽則會苦口婆心的和小志講道理。

而有一天,小志一個人在家,開啟冰箱正想要喝冰箱裡的優酪乳,結果冰箱沿上的雞蛋因為沒有放穩,直接掉了下來。

小志不僅沒有覺得自己闖了大禍,反而是覺得雞蛋碎在地上的樣子非常的好玩,甚至自己拿出了冰箱裡的蛋開始摔了起來。

這個時候小志的爸爸回來的,看見這個場景,直接拎起了小志就是一頓打。而小志的媽媽這個時候也剛好是買好了菜回來。

媽媽一看見這個場景首先就是攔住了小志的爸爸,把孩子放了下來,先是和爸爸產生了對於教育孩子的一番爭吵。在小志父親氣得轉頭進了房間之後,才非常嚴肅的把小志叫到了廚房裡,告訴小志他做錯的地方,以及捱打的原因。小志含著瑟縮的眼淚不斷的點頭。

其實從上面的這個故事就能夠看出其中的不同。

一方是在遇見事情的時候,不管怎麼樣,首先就是暴躁憤怒,拉起孩子就打,直到把孩子打怕了為止,也根本不管孩子是不是真正的了解到了自己的錯誤。

而另一方則是在遇見事情的時候,選擇更加理性的去了解問題,和孩子分析問題,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裡。

這兩種教育方式,高下立分。

現實中常挨棍棒的孩子相比道理型教育的孩子情商會更低,原因也就在於這裡。

如果家長只知道粗暴的解決問題,用暴力來發洩怒火,那麼孩子將來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也會非常的暴躁易怒,對於他人的錯誤揪住就不肯放過,會成為在別人眼中沒有情商的人。

而如果父母選擇以理服人,那麼孩子未來也會更加理性,在對於各種事情的處理上,也會更加的從容,待人也會更溫和一些。

當然,這裡有兩個極端,一個是遇事只知道打孩子,一個是遇事只知道講道理,這兩種極端都不能採取。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打一打孩子,而這其中的分寸又應該如何掌握呢?

第一點是打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年紀。

父母小的時候打孩子往往是因為,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家長們口中的道理,所以只能藉助打來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孩子十歲以上的時候就不能再這麼打孩子了。一方面,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尊心的概念,開始了解到被父母打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很容易因為被打變得怯弱。

另一方面,這個年齡非常容易有反叛心理,家長過於激烈的反應很可能會激起孩子的這種心理,使得孩子和父母不停地作對。

第二點是不要隨便打,打的要有道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都還是能夠聽得進去道理的,而且其實事件本身也算不上非常嚴重,家長們沒有必要一上來就要用打來給孩子一個教訓。

當然,如果孩子是比較調皮搗蛋,聽不進去家長好言好語的性格,那麼家長們還是可以酌情多打孩子幾頓,讓他們真正的意識到這個錯誤不能犯。

第三點是要讓孩子明白捱打的原因。

很多家長往往就是上來就打,打完就算,簡直就是變相的逼迫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要說孩子真的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嗎?其實不盡然。

所以家長們要更加註重教的這一環,打孩子沒問題,至少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才能真正矯正小孩的劣根性。

所有的教育歸根結底都是要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未來不會再犯。所以作為寶媽的我認為,棍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取的,但是也要注意度,更多的還是要關注到孩子對於錯誤的準確認識上來,這樣才能切實的解決問題。那麼大家遇見這種情況都是怎麼樣去面對的呢?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投胎前,他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