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就拿給寶寶穿衣蓋被來舉例,有時候家長明明覺得室內溫度還可以,應該不需要給寶寶添衣,但小傢伙轉頭就著涼了,可當父母認為屋裡有些冷的時候,好心給孩子蓋被,他卻出了一頭汗。

新生兒寶寶被兩位老人裹得像洋蔥

思慧的寶寶出生後,一直是被孩子的姥姥與奶奶共同照料的,兩位老人雖然在育兒方面偶有分歧,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和諧的,尤其是在給孩子保暖的問題上,老人們的意見特別統一。

因為冬天本身室內外溫差比較大,所以在帶寶寶回家的那天,兩位長輩裡三層外三層給孩子包了個嚴實,就怕小傢伙著涼,而且還跟思慧說:“這小孩子呀,怕冷不怕熱。”

可思慧看著被裹成“洋蔥”的兒子,再看車裡開著的熱風,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這樣能行嗎?老人的經驗到底靠譜嗎!”

其實在孩子冷熱的問題上,很多新手爸媽都像思慧一樣摸不著頭腦,也無法掌控好這個“度”,那麼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小嬰兒到底是怕冷還是怕熱呢?

小嬰兒究竟是怕冷還是怕熱?其實他兩者都不喜歡

剛出生的小寶寶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對於溫度的調節能力較之成年人也相對較弱,而且對於房間內溫度的變化也會更加敏感一些,不能用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冷熱。

在周圍溫度不低的情況下,如果家長給孩子穿得太多,或者將被子蓋得太厚,那麼寶寶由於相對體表面積大,身體中的水分流逝速度也會更快,寶寶會感到不舒服,小臉也會變得紅撲撲的。

而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溫度比較低,他們由於自身調節能力有限,也無法很好保持自己的正常體溫,著涼的機率就會提高,因此孩子兩者都不喜歡。

那麼家長該如何判斷孩子的冷熱呢?

其實想判斷孩子冷熱也是有依據的,“二暖一涼”的原則要記好。

二暖:後背暖、脖頸暖

有些家長在判斷孩子冷暖時,習慣去摸他們的手腳,如果感覺有點涼,就會覺得是衣服穿少了,但這樣的判斷方式是錯誤的。

在同樣的環境下,寶寶的身體是穿著衣物的,而手部很多時候是露在外面的,自然會有溫差,所以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去感受寶寶後背和脖頸是否溫暖,沒有出汗。

一涼:頭部涼

有些家長在帶孩子出門玩耍時,會習慣性地給寶寶戴個帽子,覺得這樣更能保暖。但其實孩子的頭部可以散熱,略微涼一點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本身穿得就多再戴帽子,小朋友反而會覺得不舒服。

除此之外,家長學會計算“適中溫度”,也能幫助寶寶順利過冬

小嬰兒出生後尚且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他們雖然對冷熱變化敏感,但卻不會主動去與父母溝通,只能靠家長自己發現,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學會如何計算“適中溫度”就很重要了。

其實這本身是由鄭玉巧醫生在自己書中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寶寶在裸露狀態下最適宜的溫度。

它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

出生7天以內的寶寶:36.6-0.34*(出生時胎齡週數-30)-0.28*日齡

出生7天以上的寶寶:36-1.4*體重(kg)-0.03*日齡

如果家長髮現家裡的溫度與計算出來的數值相差比較大,那家長就要適當地給孩子增溫或者給寶寶換一床薄被子,保持在計算溫度出來的溫度左右即可哦。

11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小兒推拿李波:孩子長高的黃金季,艾灸身柱穴強身健體助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