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是一點沒錯的。孩子從出生直至進入幼兒園之前,都是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習和成長的。即使到了上學的年紀,除了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時光之外,剩下的時間也基本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所以,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其自身的行為模式,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有一件事讓很多家長特別頭疼:那就是孩子說謊的問題。可能只是為了幾顆糖果,又或者是為了弄清楚某個問題而喋喋不休,過往的“經歷”讓他們漸漸明白,如果直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要求,可能是一件頗有風險的事。所以,在孩子還小但已經會思考和表達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之所以說謊,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想法或感受。

圖片源自網路

為什麼表達自己的要求會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呢?這和家長的給予的反應有關。哪怕只有一次,孩子在說出自己想要某件物品、或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時,得到的卻是父母的批評、訓斥、甚至是恐嚇,孩子就會變得小心翼翼。

在他們還沒有發展出足以應對父母這種反應的能力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越來越多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受到更多的訓斥和批評。

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他們的嚴厲教育可能是為了不讓孩子的言行冒犯到父母或其他人。這是沒有錯的,孩子確實需要對他們的言語所產生的潛在影響或傷害更加敏感,畢竟“童言無忌”,孩子需要學習和獲取一定的自我約束的能力,但訓斥和苛責絕不是正確的方法。

與大人相比,小孩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不足以支撐他們去像大人那樣理解和思考。如果這時候,父母只是一味地以大人的角度去教育、批評、阻止孩子說實話,那麼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圖片源自網路

從小孩出生那一刻起,所有孩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與家人密切相處、來自父母的支援和接受的重要性。一旦他們不能感受到父母給予的安全感、或意識到與父母之前的連線變弱時,就會感到焦慮(年齡越小的孩子這種感覺越強烈)。所以,為了避免說出真實想法卻得到父母“負性反饋”,孩子必須謹慎對待自己說的話,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除了撒謊之外孩子別無選擇。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父母嚴厲對待孩子的某些真實想法,也不是孩子因為某件事撒謊了,而是在發現孩子撒謊後,父母處理孩子撒謊這件事時錯誤的教育方式。

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極高的自尊心,而且隨著認知的變化,他們的好奇心和對事物的追求慾望越來越高。有些孩子為了更快融入圈子或集體,會編造一些謊言來提升自己的形象或位置,以此來彌補自認為的某些不足。

在青春期的孩子看來,這種謊言不重要,並不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但如果被父母知道,這個問題就可能被嚴肅對待。然而,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耐心教導,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和武斷:懲罰式教育。

圖片源自網路

可能是體罰,也可能是無休止的喊叫和謾罵,反正不可能是聽孩子解釋。在孩子開口之前,奉行“懲罰式教育”的父母已經預設了自己和孩子之間懲罰與被懲罰的關係,接下來的一切都讓孩子感到害怕和不被接受。暴風雨過後,看似孩子接受了自己犯了錯誤的事實,但孩子從這件事中唯一學到的就是:今後要撒更多的謊來保護自己。

而且,這種恐懼和應對方式(撒謊)會泛化到生活其它情境中去。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人際交往、情感確立中,會因為害怕對方可能做出的暴躁反應,而主動去避免很多衝突、場合和關係的建立。父母肯定沒有想到,自己的言行不但沒有讓孩子改正撒謊的行為習慣,反而“促使”了孩子說更多謊言。

父母的出發點和初衷都是好的,只是使用的方式錯了。不要使用“懲罰性教育”,下次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一定要耐心、溫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詢問孩子為什麼要撒謊以及撒謊的感受,只有充分讓孩子表達才能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為什麼會撒謊。同時,要告訴孩子理解撒謊的潛在風險,幫助孩子逐步認識到做一個誠實的人的重要性。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難搞、愛發脾氣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