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性格不是可以隨意打造的,兒童的性格更是如此,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科學地教育,儘量讓兒童的發展少受阻礙,協助他們順利完成這個過程。

成人對兒童的性格發展無能為力,最多隻能在他們的性格形成之後,能夠理會成人的教育時,透過說理和勸告對他們的思想施加影響。只有到了6歲,成人才可以對兒對童進行說教;6~12歲,兒童開始形成道德是非感,能夠辨別好壞;到12~18歲,兒童開始接受成人的世界,這時,就可以像對待成人一樣對他們說教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只能在兒童6歲以後進行,這時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已經形成,無法透過自然的方式進行塑造了。這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已經難以接受我們的思想了。儘管我們渴望對他們施加更多的影響,我們的作用只能是間接的,無法直接對他們施加影響了。

有些學校的老師經常抱怨,儘管他們盡責盡職,精心講解科學、文學等科目,但孩子們就是學不進去。不是因為這些孩子智商不夠,而是因為這些孩子的性格使他們無法學習,缺乏良好的性格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只有那些具備一定性格要素或個性的人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不過,大多數剛進學校的孩子都不具備這樣的性格,到了這個時候,要求他們集中注意力已經晚了,因為他們難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他們在此之前沒有形成認真的品質,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又有什麼用呢?打個比方,我們這樣要求這些孩子,就好比對沒有腿的人說:“要好好走路!”這種能力是在早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我們無法要求他們具備這種能力。

既然如此,我們成人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提出這個問題,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對年輕人要有耐心,我們要努力給他們施加影響,要給他們樹立好的榜樣。”我們把希望寄託在時間和我們的耐心上面,以為總會有所收穫。可是實際上,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直到我們變成一個老人,對生活不再有任何要求。總之,時間和耐心不能帶來任何東西,唯一的辦法是利用好兒童具有創造性的時期。

假如我們把整個人類看做一個整體,平等看待自己和兒童,就會明白世界上所有的人雖然各不相同,但在內心深處卻有一些東西是共通的,就是人人都有一種自我發展的傾向。雖然許多人對此沒有明確的意識,這種傾向卻在潛意識裡支配著他的生活。雖然,這種傾向對人類的性格影響不大,但它是人類的發展前提,因為人類社會和個體一樣,都具有這種不斷地發展的傾向。無論如何,人類總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換句話說,人類的行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處於發展之中,因為,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都有一種向前發展的傾向。

下圖嬰兒中間的圓圈代表人的完美狀態,外面的部分表示較為強健和平衡的人,這些人屬於“正常”狀態,或者接近理想狀態。它周圍的部分表示更多的群體,他們都存在某種程度的不足,沒有達到正常狀態。最外面有一個較小的區域,他表示超出正常範圍的人,他們是一些超社會和反社會的人,這些人都沒能夠適應社會生活,他們要麼缺乏生存活力,要麼成為暴力犯罪分子。除了這一小部分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適應了生活,雖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異。我們所說的教育,就是針對所有這些人而言。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發音不準,真的需要重視嗎?難道不是語言發育正常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