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蘭花:單子葉植物綱,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溼潤,忌乾燥;喜肥沃,厭貧瘠;宜空氣流通的室內環境。

蒲公英:菊科,別名黃花地丁,廣泛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放哪裡都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繁衍生息。

蘭花和蒲公英

作為一個接觸心理學二十多年的寶爸,我深刻的意識到,從一開始,每個孩子在健康和發展方面的差異,就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現象。這種差異的根源之一,是孩子對心理創傷和逆境的早期經歷所致。孩子早期的經歷會妨礙正常的大腦發育,為有效學習造成障礙,並在孩子時期和他的餘生中損害心理和身體健康。

但是並非所有孩子都同樣受到貧困,虐待的影響。大多數人喜歡把孩子對環境的敏感性差異,歸因於孩子內在的脆弱性。但是研究表明,這種差異,這種內在的脆弱,並非先天特徵,它不是孩子內在的東西,而是對環境和成長的敏感。

很多孩子對逆境,會表現出生物學意義上的淡漠,他們大腦中的應激反應迴路對此類事件的反應很小,就像蒲公英,它們不挑剔環境,你踩它一腳,它還能成長,這種型別的孩子不受壓力和創傷的干擾。

但有的孩子,對消極和積極的環境都表現出高度的敏感性,壓力反應迴路對不良事件高度敏感,就像蘭花一樣,生長環境不好,它們會尋死覓活。這些孩子需要非常特殊的環境支撐,才能很好的生活發展,他們需要各種養分,在豐富養分的支撐下,他們也能取得成績,但是,當他們長大之後就會面臨各種疾病和心理問題。

蘭花孩子是天生的嗎

基因遺傳並不是決定孩子是蘭花,還是蒲公英的關鍵。科學家發現,在環境不良的孤兒院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基因會出現變化,還會出現智力障礙和極端的適應不良,而被收養家庭撫養長大的孩子,則在發育和心理健康方面呈顯著健康。

另外一個有趣的證據是:荷蘭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孩子捐贈的試驗模式,他們發現,生活在動盪和不安中的孩子,對慈善捐款數額的大小,具體取決於這些孩子是否有一個安全的家庭,如果家庭安全且有愛心,孩子則願意多付出,如果家庭破碎,孩子就不會付出,或者少付出,這說明孩子對於付出與親和的社會態度,並非來自於遺傳基因,而是環境。

我們曾經認為,出生時的某些特徵都是先天性的,是由基因遺傳的。這種想法在現代,被稱為遺傳決定論。根據這種觀點,我們所有的差異都牢牢的定位在從父母繼承的DNA上面。但這是錯的,我們很容易將行為不良的孩子,視為有缺陷的父母的產物,過錯仍然在父母身上,因為他們缺乏管教和引導,而不是他們的DNA有問題。

瞭解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在孩子出生之前,人類嬰兒就已經有著與環境互動協調的特徵。首先是在子宮中,他會動,換姿勢呆在裡面,然後是在父母圍繞著的家庭裡。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感知是黑暗的,但生物學意義上的意識和能力調節,其實在孩子沒有意識之前就開始了,這就是早期大腦與環境自發互動的過程,他們會哭,會摸索。

孩子早期與環境互動反饋的過程,跨越了基因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影響表觀遺傳),尤其是孩子在好與壞的生長環境中,基因和環境可加性與互動影響,促成了孩子將來是蘭花,還是蒲公英。這種認識,並不是早已有之,而是新近的科學發現。

新的科學發現是:遺傳變異可以在決定孩子是蘭花和蒲公英中發揮作用,這種變異與環境相關,它可以從基因組中製造基因,並改變細胞分裂速度和協調各種細胞功能。比如,當一個孩子面臨嚴重的壓力環境,這個孩子就可能需要改變白細胞的分裂速度,從而增加可用免疫細胞的數量,用以抵抗身體壓力,消除炎症。再比如,遇到虐待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可能會自動調節多種不同細胞的功能,以儘量適應虐待的體驗,比如說,刺激更多的腎上腺細胞產生更多的皮質醇,用以啟用戰逃反應……

可見,蘭花和蒲公英型別的孩子,他們的生物行為會受到許多基因變異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又是來自於早期的生活經驗。

10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一個人去醫院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