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正文開始。

我認為早教玩具的策劃者們,都太低估了“口欲期”這件事了。

每一次看玩具的示範影片時,我總會感嘆裡面的寶寶為什麼那麼乖、那麼配合,也許因為那是他們家的買賣吧。

請給這位技術老師結一下工資

我家佐佑就沒這麼省心了——要不就不玩兒,玩兒起來無論是什麼道具,第一反應就是抓了往嘴裡送。

我也不敢貿然阻止啊,因為口欲期無法得到滿足的後果,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我曾跟我媽和我老婆開玩笑說:

我的考試成績,是跟指甲長度成正比的——因為我有個壞習慣,在專注思考的時候,會無意識地啃手指頭。而指甲的存量,決定了我思維的深度和連貫度(都什麼歪理…)。

《九陰真經》對我來說

是一部益智寶典

除此之外,我還鍾愛啃麥當勞的吸管、曲別針、衣服的帶子等等……過去我自己都無法理解,現在科普的文章多了,我們都知道——在孩子幾個月到一歲多(甚至兩歲)的時候,會用嘴巴去探索世界,此為口欲期。而從我的種種跡象來看,都是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的體現。

咬人的蘇亞雷斯

可能就是口欲期天天被媽媽揍

當然,過去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口欲期這個概念,但現在,如何讓孩子健康地“啃”,成為了一件無比重要的事。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買對口咬膠/玩具

我在群裡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寶媽,也很想跟她們說,在這種時候,給寶寶一個咬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各種形狀的咬膠才是1歲前後寶寶最重要的玩具。

大蘿蔔

胡蘿蔔

空心胡蘿蔔

長頸鹿

除了口咬膠,還有大量的可以供寶寶啃食的玩具,很多日本人設計的口欲期玩具非常大開腦洞,在這裡我先挖個坑———我老婆正在準備一篇介紹我家所有可咬玩具的有趣文章,到時還請大家多多支援。

說說咬膠的挑選、使用原則吧。

挑選原則

1、咬膠所用矽膠的材質,最好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證等食品級矽膠,硬度要合適。

怎麼挑?看產品介紹中的產品成分——一定不能是乳膠制的,因為一些寶寶對乳膠過敏!除此之外,更不能含有BPA、鉛等有害化學物質。

避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認牌子,什麼matchstick、baby banana、comodomo這些,都可以買(但每寶寶不一定都喜歡),到時在我老婆那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久經(佐佑)考驗的產品,大家可以照抄。

2、千萬千萬別買帶氣孔的咬膠!

這是一個大雷區。

先前我家曾經也買過幾個帶氣孔、能一按吱吱叫的咬膠,也經常拿去給寶寶啃噬,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講到:

帶氣孔的咬膠裡面會存水\唾液,這樣的環境下,久而久之,裡面會滋生特別可怕的黴菌+細菌。

一個美國牙醫媽媽

發現這個很火的小鹿咬膠暗藏殺機

所以後來我們就把那些帶孔的咬膠收起來了,以後也不準備用了。

事實上,不帶氣孔的咬膠,也有立體的、不是實心的,好玩兒到我都想啃(大誤),回頭給大家展示。

使用原則

1、清潔。每天要把用過的咬膠進行清洗,並且建議一週拿開水燙一下;

2、有些大牌咬膠還是會有味道,可以拿檸檬水煮兩分鐘就行。對了,注意那是矽膠,千萬別粘了鍋。

3、跟玩玩具一樣的原則,每次同時不必給孩子太多個咬膠,保持新鮮感。

放鬆心態

加倍小心

俗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句話有道理的一面是——太過乾淨的環境,會容易讓孩子對外界的環境刺激太過敏感,產生過敏等症狀。

這些年在母乳餵養時,官方提倡的也是不進行過度消毒的“有菌餵養”——目的是為了促進寶寶的腸道菌群建立和免疫系統的成熟。

因此,孩子平時啃東西同樣是這個道理——在確保了環境安全、衛生的情況下,心態放鬆,讓他們啃就啃吧……

我都存著

你倆長大後好好看看吧

但另一方面,大家需要加倍小心,因為寶寶隨時有可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吞嚥進去,特別是豆類、硬幣、紐扣、軟糖這類又小、萬一卡住又難以取出來的東西。

人民日報釋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學

很多朋友、包括很多育兒嫂老師都知道這個急救方法,也收藏過類似的科普文章,但相信我吧,僅僅這樣是沒用的——見過和會做是完全兩碼事

前兩天,我家佐佐在吃Finger Food的時候就有些被卡住了,不停地咳嗽,我媽急得趕緊拿出來一頓拍,這才好了。

但這完全是因為幸運——因為我媽拍的姿勢是完全不對的,甚至還有可能讓食物卡得更深。

但你們知道嗎?我媽可是在幾年前跟我和我老婆一起上過實操課,有初級救生員證的人……

這印證了什麼呢?

遇事千萬不要慌亂,也許我媽的記憶深處是知道怎麼做的,但一時的腎上腺素上升,讓她沒有做正確的事;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試——海姆立克這件事是要學的,並且要不斷複習和練習的。

學會隨機應變地“妥協”

由於口欲期,幾乎所有的早教遊戲(尤其是小步的),在我家都根本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每次光維持秩序,我和家人就耗費了大量的心力。

到後來我徹底佛了,索性想出了很多隨機應變的“苟且”之術。而正是這些“妥協”的玩法,讓我跟寶寶一起玩兒得很開心,也讓我自己增加了很多的代入感。

我的嘗試和發現來自於一次不太成功的早教遊戲程序。

雙胞胎的遊戲現場

維持秩序成為了最大難題

小步有個名為“小貓釣魚”的遊戲——在木筷子頭上綁上膠條充當魚竿,然後墊子上放一堆紙質的小魚,讓寶寶拿著“魚竿”把魚一條條地粘上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小佐佑根本不用那個木筷子釣魚,“魚竿”塞到手裡就迅速扔掉,爭先恐後地把地上的魚往嘴裡塞……

為了能讓這個遊戲進行下午,我把這個遊戲進行了修改:

只保留兩條魚,由我拿著魚竿粘,讓小姐妹倆人搶。

一開始,我還能確保能在她倆抓住魚之前把魚粘走,隨著魚的數量變成了三條、四條、五條……我開始招架不住了——這小姐倆的速度遠比我想象中得快,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要確保筷子不會碰到她們,在她倆抓住魚之後,我要迅速把魚搶過來,避免她們往嘴裡塞……

來搶吧

小不點兒們

一來二去,我出了一身汗,神清氣爽;兩個小寶寶玩兒得很興奮,哈哈大笑。

當天晚上躺在床上,我又查了一下這個遊戲的設計初衷:

圍繞知識要點進行踩點,這個遊戲在改編下,不僅順利地進行了下去,也基本鍛鍊到了寶寶的感官動作。

在給口欲期的寶寶做早教時,有時就是這樣,不能太教條,需要一點點隨機應變的智慧。

在安全的前提下,鍛鍊到了就行了嘛~~畢竟,最好的早教是陪伴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何不讓視力問題扼住孩子學習的‘後脖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