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的教育是終身課程,大部分時間需要父母學習和實踐,才能找到適合的育兒方式,很多教育方法需要結合家長的心理因素和成長背景做適當調整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很多教育方式中主觀的想法融入進去之後,就變了味道,愛與自由是教育的基礎,凡事都講究適度,對於孩子來說要給他們多少愛和自由才是最好的呢?

什麼是自由?自由並不等於放縱更不等於予取予求,有的家長寧願犧牲孩子的天性也不允許任何的差錯發生,把原本屬於孩子的自由緊緊的拽在自己的手裡,認為這就會萬無一失,但是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長期嚴厲的管教讓孩子變得呆板,懦弱,叛逆,這個時候家長想要挽回就太難了。

自由是人的天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儘可能的創造這樣的環境,雖然自由不是誰能給予誰的,但從新生以來這個每個人都有的權利就會被賦予到身上,不需要被人為干預或者培養。

自由並不等於散漫和放縱,更不是無拘無束,任性妄為,如果讓孩子毫無目地憑本能活動,沒有目標引導的話,孩子只會這裡閒逛一下,那裡閒逛一下,然後玩著玩著就累了,這其實是一種“假累”現象,精力無法集中,體力也不如之前充沛,雖然自由了但是失去了目標,這個時候的孩子內心很空虛,能量想要釋放但卻不知往哪裡釋放。

人需要完成計劃中的事情內心才會得到滿足,此時心理狀態才能比較平靜和充實,而不是焦慮和疲乏的,孩子同樣需要從事智力挑戰或者是目的性的遊戲,在完成的過程中沒有身心約束不受打擾,這樣的活動下來孩子既能享受到自由,又能覺得內心充實。

家長仔細觀察是能夠發現孩子滿足的狀態和無所事事狀態下的不同。

每當讓說起讓孩子自由發展的時候,家長就會問,那些在偏遠地區或者鄉村郊野的孩子他們也有足夠的自由,甚至不用上學受管教,生活中也沒有規矩的束縛,為什麼沒有表現出出眾的創造力和非凡的社會作業能力呢?

這就是教育中對自由定義的關鍵所在,讓孩子自我發展,是指他們在人格和狀態中得到發展,而不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將孩子交給本能,如果只運用本能而不運用成人和孩子的智慧共同作用的話,那麼孩子就只能發展體格,在智力和社交方面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讓孩子自由,是讓他們在最符合人性發展前提下,在對他們成長有利的環境中去自由探索,從自由活動中吸收到規律,經驗,在此基礎上產生創造的能力。

家長在把握紀律和自由上的尺寸是很難的,所有的紀律要通過自由來實現,不是不動不說完全聽從這才是紀律,這樣只是一個失去自我的人,只有當孩子能遵循生活規則的時候,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才是一個守紀律的人。

讓孩子在充分的自由活動中遵循內部的秩序,主觀發現紀律在集體活動中是有益的,感知有序環境的美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覺自願的遵守。而不是高壓和強迫式的遵守。

傳統教育都是喜歡強迫孩子遵守紀律,表面看起來孩子很乖巧,但這都是不孩子自願的,也就是他們不是在理解和內化機率之後完成的,而是屈服於成人的強迫之下被動產生的。

孩子不應該為了別人而遵守紀律,孩子的自由不應該超越集體利益,孩子的自由應該是在一個相對環境中內心遵守紀律之下的自由。

家長應該是被動的觀察者,而不是總打擾孩子正常活動,干擾他們行為的主動觀察者。成人特別喜歡用手幫助孩子完成本應該他們自己完成的事,這其實就在剝奪孩子的征服感。如果不動手用語言,沒完沒了的說教,其實也會減弱孩子的學習熱情,要做到保護孩子的求知熱情,尊重他們,最大限度的給孩子探索的自由。

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給孩子過多的干涉,當孩子們克服了困難,他們會為自己的勝利感到高興,因此孩子在琢磨一樣東西的時候,家長能夠做的就是靜觀其變。

還給孩子自由,除了行為上的,還有心理情緒上的,作為成年人,傷心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痛痛快快哭一場,眼淚是最好的發洩,生氣的時候也想要做點什麼能夠發洩出來。

喜怒哀樂是人的基本情感,要成熟的駕馭這些情感需要極高的情商,成年人都未必能夠百分百做到,所以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情緒充分表達,不允許孩子大哭,不允許孩子生氣,不是責備就是哄,總而言之有情緒就是不對的,需要被阻止的,這樣剝奪孩子表達的自由其實很不好。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喜怒哀樂都是有原因的,發洩情緒這是他們作為一個人基本的人身自由,家長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給孩子以表現的情緒,如果出現過激行為,才需要家長出手阻止。

很多時候孩子錯誤的行為是模仿大人得來的,家長在看到孩子的錯誤行為之後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經這樣做過,如果有,就和孩子說“我這樣做是不對的,咱們一起改正好不好?”,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無條件愛著和順從父母的,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導致了孩子行為偏差。

如果想要孩子遵守規矩,家長就先要以身作者,請放手讓孩子在內在生命的指引下無拘無束的自由成長吧。

90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若你懷孕時,正趕上這3個時間點,偷著樂吧,母子倆都“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