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海灘一日遊

昨天,帶著孩子去沙灘玩,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孩子們在爸爸的陪伴下感受海水的沖刷,也一遍一遍在沙灘挖沙。

牽著孩子手的爸爸

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開闊的大海,給所有人開闊的心情,歲月一切很安好。

孩子們還玩得興致盎然的時候,要去吃飯了,兩個小傢伙依依不捨的。被承諾,吃完飯還會來沙灘。高高興興提著自己的拖鞋,趕快去沖水的地方沖水。

我們輪到一個水流比較小,而且還滋水的水龍頭,不過還好,小傢伙們都洗了個大概,可以穿衣服去吃飯了。

正在擦乾水,準備給孩子穿衣服。突然耳邊傳來了聲音。

指責妻子的丈夫

"你是不是要跟我吵架啊?有沙子又不會死。"這麼刺耳的聲音,我抬起頭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來一個7-8歲左右的孩子衝完水後,孩子媽媽拿紙巾在擦乾。發現內褲裡有沙子,就脫了褲子,孩子媽媽想擦乾淨一點。可能動作慢了一點,然後旁邊孩子爸爸就開始發揮催功。發現催完,孩子媽還在擦沙子,就發生了剛才那一幕。

此時另一個年輕女人也過來幫忙,可能是做一箇中間者來緩和一下氣氛。孩子媽媽儘快給孩子穿上了衣服,然後開始收拾各種物品。

此時,孩子爸爸坐下來,慢條斯理認認真真清理自己腿上的沙子,然後穿襪穿鞋。

我當時想:"孩子身上有沙子不會死,你自己腿上沙子幹嘛掃那麼幹淨?”

家暴我想在中國的社會,肯定還是有的,但具體能爆出來被大家所知的就沒有多少了。

對家庭漠不關心的爸爸們

今天不談家暴,談談家庭冷暴力。文前雖然提到的只是吵架的一小幕,但引申出來的更多是冷暴力。

妻子任勞任怨地打理孩子,而丈夫在一旁評手論足,還各種不滿。我想這是常見的"詐屍式育兒",平時到點回家,到點吃飯,吃完就躺沙發,期間無論是對妻子還是對孩子,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當妻子與孩子在溝通時,突然像詐屍一樣,說這不行那不行。是不是特別形象?一個回家只會躺床上,突然從沙發上跳起來,這可不是詐屍嗎?

你過你的,我過我的

之前有網友吐槽,想跟老公好好溝通,但是老公一句話不接,慢慢的人心就冷了。

現在活躍在育兒群裡,95%以上都是媽媽,家中爸爸漠不關心的在多數。為什麼這麼多爸爸對家庭,對愛人,對孩子這麼冷漠呢?難道他們不愛他們嗎?

想起來我家先生之前跟我吐槽,說孩子不聽他的。同大部分爸爸們相比,我家先生是一個好好男人。孩子小時候家裡老人回家,他可以請假在家,一人搞定兩個孩子。平時回家會洗碗,週末會做飯,晚上會陪娃玩。在慢慢的一點一滴中構建與孩子的關係。

"羊奶你到底喝不喝?不喝我就倒掉了啊",這是去年我訂了鮮羊奶,孩子們不太愛喝,我家先生的處理方式。

孩子被吼哭了,自己的目的還沒達到。

每一個爸爸都是孩子心,在處理事情時,會用從上一輩那裡學習到的方式來應對。當應對失效了,慢慢地就遇到挫折,可能會逃避,可能會繼續跟孩子加強溝通。

把頭縮回去,就安全了

從上一輩那裡沿襲到的方法碰壁後,逃避的爸爸會慢慢縮回自己的安全殼,不去做任何可以改變現狀的事。"我性格就是這樣的啊",每次聽到這句話你是什麼感受呢?

為什麼孩子這麼像我們?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你是不是覺得有點誇張了?

《養育有安全感的孩子》提到一個概念是"鯊魚音樂"。

為了解釋家長是如何從一些無害的事物之中(比如孩子的某種依戀需求)產生逃離危險一般的感受,我們為家長展示了美麗海灘的場景短片,首先將《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Pachelbel’s Canon in D)作為背景音樂,然後將低音部分旋律調整為電影《大白鯊》(Jaws)的旋律線。其傳遞的資訊是無法抗拒的:心理層面的關聯可以令某些無害的東西感覺很危險。在安全感圓環初始研究階段(20世紀90年代),一位家長曾將這種急於避免圓環上某些需求的感覺描述為就像聽到“鯊魚音樂”,於是此後我們三位作者在同家長的小組會議中就一直延用了這個隱喻。

這裡繼續用“喪偶式育兒”的爸爸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來看看什麼是“鯊魚音樂”。

當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或者受到挫折,比較沮喪時,這時候孩子處於圓環的底部。這時候需要爸爸加點油,可能是一個擁抱,可能是拍拍孩子的頭以示安慰。這時候孩子能從避風港中獲得能量,然後繼續出發去探索世界,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

但是“喪偶式育兒”的爸爸們,將雙手從圓環拿開了,不能給孩子提供任何幫助,只能看著孩子自生自滅。“原來這就是爸爸啊,完全靠不住啊,以後碰到問題時,要靠我自己啊。”慢慢的,這個孩子就會隱藏自己在圓環底部的需求。

拿開雙手的爸爸

當孩子長大成為父母時,繼續養育下一代。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這種小時候埋藏在內心的“鯊魚音樂”就會被喚起,他不知道怎麼跟自己的孩子產生親密關係,所以會看不到孩子的提示。甚至在孩子發出提示時,逃一般的離開,在孩子需要加油時將孩子推開。慢慢的孩子的孩子知道,原來父母不喜歡我求助啊,我也要表現出父母喜歡的那個孩子,慢慢將“鯊魚音樂”繼續傳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是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我們在潛移默化中養育的。

那爸爸媽媽是不是有點恐懼啊?那我們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了,該怎麼避免呢?

如果你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了,我想給你一個大大的贊,你已經發現了問題並且想辦法去解決。

反思幫助我們去發現自身當作父母存在的問題;刻意練習練習幫助我們對抗心中的“鯊魚音樂”。

無論你現在在圓環的何處了圓環,或者脫離了圓環,但是圓環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隨時回來修復這個嫌隙。

做一個好父母不簡單,但我們可以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

孩子要求的不多,在遇到挫折時加點油,繼續出發而已。

寄語

孩子不是一日就能長大的,當個好父母什麼時候都不晚。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學了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帶不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