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了幾天不催孩子寫作業、不動腦子、啥也不幹的生活,忽然覺得這樣的日子也挺好的,雖然我也知道閒暇與忙碌是相對而言的,忙裡偷閒才能感覺到閒暇的快樂。
所謂有張有馳,生活工作皆是如此,對待孩子也應如此。如果一個頻道累了,我們可以切換一個頻道,就如學習累了那我們就切換到休閒頻道,給大腦放個假。
01閒暇與忙碌想起了很老的一個故事,漁夫和富商的故事。
漁夫在海邊曬太陽釣魚,一個富商過來問他,你一輩子都在釣魚,那麼你為什麼不想僱人來給你捕魚,擴大生產,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有更多的錢去僱傭更多的人,你就有時間可以享受生活了。
漁夫反問,你忙忙碌碌賺那麼多錢,目的是為了什麼呢,不還是為了像我現在這樣坐在海邊吹著海風曬著太陽釣魚嗎?
聽起來魚夫的話好像很有道理,忙忙碌碌一生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追求閒適。但深入想一想,我們確實會追求閒適的生活,比如去海邊吹吹海風曬曬太陽釣釣魚,但是我們不希望這是我們的唯一。
就像如果漁夫不去釣魚,他很有可能會餓死,但對於富商來說,這只是他的選擇之一,他可以選擇去海邊吹海風釣釣魚,他也可以選擇去登山去遠行,他有更多的選擇。
一個人的忙忙碌碌是為了生存,一個人忙忙碌碌是為了不一樣的生活以及閒暇時間能夠體會到別樣的樂趣。
這個故事看起來和我們的張弛有度不太關聯,但一輩子的忙碌與一輩子的閒暇,暫時的忙碌與適度的閒暇值得我們去思考。
02 停下來,歇一會我們為了一個或者幾個目標忙忙碌碌,一直向前奔跑,偶爾也需要停下來,或者去修整一下自己的方向,或者是調整一下自己的腳步,或者純粹是為了放鬆一下,積蓄力量為下一步發力做準備。
正所謂有張有弛文武之道,緊繃的弦在射出弓箭之後,便會鬆弛下來;浪頭在衝高之後,便會回落;你看那彈力球,總是迴圈往復地高起低下高起低下。
周圍的很多事物都在向我們展示這樣的道理,規律存在必有其存在原因,何不順從規律,適度的停一停緩一緩。
累了便休息一下,路走遠了也停一停回頭看看,登山的小徑要檢查一下,可別走歪了。
03 孩子將慢慢長大就像我們焦慮自己如何才能把孩子教好,恨不能把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地灌給孩子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教了很多孩子的成長卻很慢的時候,何不停下來呢?
當了家長以後,尤其是當付出越來越多了之後,就會產生一種焦慮,一種特別的焦慮:害怕付出沒有回報,特別關注來自周圍的評價,以及隨之而來產生的各種壓力。
這種焦慮和壓力會傳導,由父母家長傳導給孩子,甚至有可能會產生不希望的後果。
所以何不與自己和解,欲速則不達,一口吃不成胖子。
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點一點地改變可能你都沒有發現,然後偶然在某個時間你察覺到某個事件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驚喜隨之而來。
孩子會慢慢長大,做到應該做到的,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