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曾幾何時,【艱苦樸素,勤勞勇敢】是國人本色!但自從脫貧致富奔小康以後,國家就再沒有用這個標準來要求過國人。對國家幹部嘛,也許,【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要求還存在,而【艱苦樸素的工作作用】,就再也不是用來衡量幹部的標準了。

是的,我今天的感悟又是對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我提出的觀點,也許會讓一些家長失望,我用自己來舉例,幼小的我,在長在相對富有的家裡。後來就破敗了,在長達近八年的過程中,恰恰是我的青少年時期,也就是我的世界觀定形的時期。要說印在心坎上的烙印就三個字:窮怕了。

在窮困中長大的孩子總是缺少底氣。因為貧窮會讓他們短視,也會讓他們把自己的奮鬥目標放在比別人低的位置上。更現實的是,他們會形成一種凡事替別人考慮、害怕給人添麻煩的性格。這樣一來,在不經意間,他們就降低了自身的價值。尤其是看到身邊的孩子物質條件比自己好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會泛起自己比別人低一等的漣漪。

有一些心理素質稍差的孩子,不但會因家境差而自卑,不敢交朋友,眼界和格局都變得狹小。不但不會享受生活,買東西時候也總以價廉物美作為核心標準,看問題的眼光也因此變得短淺。最可怕的是他們還會把這一切怪罪到自己的父母無能,或對他們照顧不周,又或者提供得太少上。

窮人家的孩子經常性的會聽見一句話:雖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們在成長中,內心會一直揹負缺錢的壓力,每次提到錢就會有心理負擔,要是讓他們超出消費預算適應環境,就等於是把他們推下超前消費的深淵。他們為了要穩定並健康的生活下去,就必須剋制自己對奢侈品的慾望,刻意養成對富裕生活的怨恨,形成一種高品質的物資享受就與自己天關的想法。

在這種生活意識中形成的世界觀,無論到了後來他再怎麼擁有,最終都會折騰成一無所有。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是德不配位的事實!是那句:【我奮鬥成功花了三十年,我不經意的失敗就三天】所描述的事實!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半間教室」你是在幫助孩子,還是在協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