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約1600
閱讀時長:約5分鐘
孩子在上小學後,首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基礎的文字。在孩子接受規範教育之前,家長們認為孩子並不識字,因此也沒給孩子提供閱讀的機會。但其實孩子不識字並不等同於孩子不會閱讀,要想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家長們可以試試“讀寫萌發”。
有一位寶媽在育兒群裡分享了一件令她感到自豪的事情。她說自己每天都會抽出一個小時來和孩子共同閱讀圖畫書,雖然沒有刻意的讓孩子認識單詞。但不到半年,孩子在她閱讀的同時就能大體跟上書中的圖片和文字了。
為了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她去超市時還會帶著孩子看玩具標籤,讀上面的文字。因此,她的孩子在不知不覺當中也認得了很多字。
這位寶媽的教育成就讓群裡的許多母親羨慕不已。但一部分母親仍然反對提前讓孩子閱讀,因為她們認為這屬於超前教育,對孩子而言,閱讀書籍是到達學齡之後才需要做的事。其實,這也是家長的錯誤認知之一。
一、家長對孩子識字有哪些錯誤認知?1. 識字早≠超前識字
歸根到底,人們對寶寶太早學習知識的不認同,都在於“超前”這個詞,這無異於鼓勵孩子過早地完成學習任務。
過早的培養孩子的讀寫能力缺失會破壞孩子透支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但是識字早和超前識字實際上並不是相同的概念。
超前識字是指預先運用應試教育方法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
在超前教育中,家長使用的方法大多是機械的,他們會不斷地重複一個詞或一句話,讓孩子跟讀,其中甚至還有強迫和誘導的成分。只要家長能夠用心地教孩子識字,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
2. 不識字就無法閱讀
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讀寫能力是具有緊密關係的的。孩子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對文字的認知能力。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識字,就無法閱讀。
事實上,教會孩子閱讀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開始,孩子在閱讀時主要是看些圖片,在對事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認知後認知,孩子才會開始抽象認知文字。
二、 什麼是“讀寫萌發”?讀寫萌發的概念是由紐西蘭科學家瑪麗·克萊所提出的。透過大量的研究,她發現兒童的讀寫能力是可以自然發展的。
兒童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對兒童而言,文字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切東西是一樣的。因此,只要家長能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文字環境,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學會讀寫。
因為孩子還不識字,所以他們主要是透過圖畫來理解故事。孩子在看圖的過程中,能將自己的理解與圖片內容串聯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因此,繪本在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時,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想象力。
三、家長如何做好正確的識字教育?1. 將文字帶到生活中來
除了讓孩子看繪本,家長們還可以利用周邊的事物,將文字帶到生活中來。
比如說如果孩子喜歡玩小汽車,家長就可以給小汽車貼上標籤,問問孩子:“寶寶,你是不是想玩這個小汽車?”“這個小汽車是不是很漂亮?”。當然,這些話語是貫穿在生活當中的,我們要避免刻意的重複。
2. 陪伴孩子閱讀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透過閱讀加強對文字的理解,就可以採取陪伴孩子閱讀的方式。將繪本展開,放在自己和孩子面前,減慢閱讀的語速,在閱讀時將手指指著對應的文字,慢慢引導孩子閱讀整個故事。
這種親子閱讀耳朵方式不僅能加強孩子對文字和圖片的理解,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3. 鼓勵教育
識字教育的初心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了讀錯字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要指責孩子,這會讓我們的教育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當孩子能夠正確的讀出某個字時,要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孩子,適當地給孩子提供一些獎勵,激發孩子學習文字的興趣。
結語在孩子學齡前,家長應該把閱讀當做孩子生活當中的一項樂趣,切忌把文字閱讀當做重點。要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我們還是應該以圖文閱讀為主,給孩子提供一個緩慢的過渡期,讓他們逐漸將對圖片的興趣轉移到文字上,慢慢地體會閱讀的樂趣。